9月28日,首批10輛“青島造”房車在位于西海岸新區紅石崖街道的青島春田科技車輛有限公司順利交付給全國性房車生活一站式服務平臺小桔房車。國慶期間,這些“青島造”房車將投入北京市場運營。根據小桔房車最新數據顯示,國慶長假期間,全國房車租賃訂單已突破千單,較去年同期增長260%,新顧客占比超過三成。北京、廣東、江蘇、浙江等地房車游訂單排名前列。
現場
10輛青島造房車交付
昨天,“春田房車&小桔房車新車交付儀式”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第一批10輛春田牌旅居房車正式交車,并馬上投入到房車公司開始運營。此次,春田房車交付小桔房車的是2輛B型旅居車和8輛C型旅居車,是專為小桔房車租賃業務打造的旗艦級產品。

10輛青島造房車交付給小桔房車。
今年7月,青島春田科技車輛有限公司與全國性房車生活一站式服務平臺小桔房車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及50輛房車采購協議。“春田房車攜手小桔房車,雙方依托各自領域的專業優勢,以‘旅游+房車’為載體,共同賦能旅游目的地的自駕房車游體系創新。雙方還成立了新的車輛管理運營公司,依托滴滴出行,進一步完善了房車共享、租賃、旅游產業鏈。”西海岸新區紅石崖街道黨工委書記唐曉城說。
“這批車將在國慶期間先調運到北京市場,開展租賃業務。國慶期間,我們有著海量的訂單,供不應求。到了10月中旬,隨著天氣轉涼,我們會組織從北京發往海南的長途跨地區房車自駕旅行團,為更多候鳥型人群提供服務。”小桔房車創始人楊曉峰介紹,“按照我們的構想,明年夏天,我們會和膠東五市文旅部門加大合作,將這些地方的房車營地利用起來,依托春田科技在整個山東將房車文化活動開展起來,我們希望作為滴滴唯一授權的共享房車平臺,為山東的房車愛好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楊曉峰說。
“其實,房車距離大家并不遙遠,擁有C證就可以駕駛。”楊曉峰說,房車本質上不是交通工具,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不需要每天跑800公里,而是跑200公里就可以在附近的景區、營地停下來轉一轉,看看沿途的風景。在山東半島,就有幾十個非常符合要求的房車營地。現在租房車也很簡單,在微信小程序里搜索“小桔房車”,就可以租賃房車,目前已在全國30多個城市開通租賃房車的服務,相信青島也很快就會上線。
調查
國慶長假房車租賃火爆
根據小桔房車最新數據顯示,國慶長假期間,全國租賃訂單已突破千單,較去年同期增長260%,新顧客占比超過三成,北京、廣東、江蘇、浙江等地房車游訂單排名前列。
小桔房車聯合創始合伙人廖楚楚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房車自駕近幾年才傳入國內,今年因疫情反而受到廣泛關注。房車自駕游,既減少了與陌生人接觸的風險也增加了旅途游玩的另一番樂趣。
深圳的張女士和朋友就計劃國慶期間飛到北京后,再租房車到周邊自駕游一番,“以前擔心開房車要很高的駕駛技術,后來才知道普通C2等級駕照即可上路。”張女士說,選擇房車除了出行線路自由外,最重要的是省卻了訂酒店的煩惱,更隨性,還能路上隨心拍風景。
針對國慶長假,小桔房車專門在北京地區投放了一批特價車源,由平臺進行補貼后,適合2大1小一家人出行的B型房車日租金不足600元。廖楚楚表示,平臺通過將房車和旅游線路相結合,推出了不少營地和游玩攻略,包括北京及周邊津冀地區多個營地信息,以及東戴河3日游、官廳水庫2日游、草原天路3日游等數十條京津冀蒙房車自駕游線路和攻略供游客參考。
建議
讓房車生活走入大眾百姓
前不久,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房車委員會副理事長、山東省房車露營與自駕旅游協會會長李希春做了深入的市場調研,撰寫了《青島市房車露營產業發展報告》,提出“打造時尚之城、房車之都,讓房車生活走入大眾百姓”。

市民到房車內部參觀。
作為舶來品文化,房車在美國已經有100年歷史了,美國房車保有量已超過1000萬輛,與之相配套的是汽車營地大概有2萬家。2018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在旅游與交通融合發展中提出“加快建設自駕車房車旅游營地”。很多地方政府都已將汽車營地作為新興產業加以關注。“房車不僅僅單純是一個汽車產品,更是一種潮流,是生活方式轉變、社會風尚轉變的一種必然結果。”李希春說,2016年以來,中國房車市場開始快速增長。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房車委員會的數據,2018年,我國房車保有量達到100458輛,同比增長45%;2018年房車銷售31026輛,較2017年增長60%。與房車銷量相比,我國露營地數量的增長更為顯著。截至2018年,我國共有1239個建成營地,在建451個,共計1690個。
《青島國際時尚城建設攻勢作戰方案(2019-2022)》文件中提到,支持房車生產企業落戶青島、鼓勵房車旅游;支持房車營地、旅游停車等設施建設等。李希春建議,青島可以將房車的生產制造供應與房車消費文化在本地結合起來,引領消費潮流,打造房車之都。依托房車,沿著濱海大道周邊,打造一條青島市的“66號公路”,布局房車主題園、房車小微營地,必將成為城市最時尚的潮流體驗。(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劉海龍)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