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午,在濰坊濰城區十笏園社區,一場別開生面的“比美大賽”正在舉行,十幾位社區居民從家里拿來了自己精心蒸制的“月兒”前來比美。這些“月兒”各具特色,非常精致漂亮。據了解,“念月”是老濰縣的傳統習俗,但近年來,這一習俗漸漸不為人知。十笏園社區舉辦此次活動,也是為了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和傳承這一老習俗。
造型各異的“月兒”
各種精心制作的“月兒”同場比美
9月28日上午,記者來到濰坊濰城區十笏園社區。在社區活動中心的長桌上,擺放著二十余個居民們提前蒸好的“月兒”,一陣陣面香和棗香撲鼻而來。這些“月兒”形態各異,每一個都仿佛是一件藝術品。
其中,有一組“月兒”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組“月兒”呈金黃色,多數分為五層,頂部裝飾品有向日葵、西瓜、梅花、元寶等形狀,制作得惟妙惟肖。尤其是梅花“月兒”,上面共點綴著十幾朵梅花,每一朵都逼真精致,令人贊嘆。
濰坊傳統的“月兒”就是棗子餅,主要材料是小麥粉和小棗,做成各種造型后上鍋蒸熟。“月兒”通常分為三層,上下兩層是圓形的面餅,中間擺上小棗。面餅也有講究,面要發得綿又不能太軟,既要有彈性還要易于成型。面餅要搟得厚而圓,中間密密地擺上棗子,“月兒”的主體就算完成了。隨后,在上面做一層圓形的“云肩”,另外點綴一些如花草植物、十二生肖等等寓意吉祥美好的裝飾物?,F在,還用南瓜、紫薯、菠菜等有顏色的果蔬榨成汁和面,做出彩色的裝飾物,更加精致美觀。
八旬老人兩天連蒸九鍋“月兒”
今年80歲的社區居民馬鳳琴指著桌上的幾個“月兒”笑著說,聽說社區組織了此次活動,她立即購置了充足的材料,用了兩天時間,蒸制了九個不同的“月兒”前來進行展示,特別有成就感。
馬鳳琴說,這些“月兒”從制作到最終的蒸制都挺麻煩,家里的鍋比較小,一次就只能蒸一個,否則一旦火候掌握不好,就容易破壞了“月兒”的美感。兩天蒸了九鍋,可把她累得夠嗆?!爸饕侵谱鳌聝骸蟊容^精細精致,我年紀大了,眼神不太好,做起來就有些吃力。但我感覺組織這次活動挺有意義,必須得參加。”馬鳳琴說。
社區居民張靜也參加了此次活動。她蒸“月兒”的手藝是跟母親學的,這些年太忙很少蒸制。借社區組織這次活動的機會,就蒸制了幾個?!拔倚r候,中秋節‘念月’就跟吃月餅一樣,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F在少了,我覺得應該把這個習俗傳承下去?!睆堨o說。
十笏園社區黨委書記張娟說,中秋節“念月”是老濰縣地區的一個傳統習俗,但由于“月兒”制作起來比較麻煩,現在會做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他們希望通過舉辦此次活動,號召社區居民把這個老習俗重拾起來并傳承下去。(文/濰報全媒體記者 趙春暉 圖/濰報全媒體記者 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