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7日訊 “只用了2個小時就完成了從業務受理、信息錄入、線上勘驗、打印處置證及準運證等全部審批流程。”近日,青島聯東金晨投資有限公司提交了聯東U谷·青島高新國際企業港3號地塊項目二期的城市建筑垃圾處置核準(處置計劃)申請。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保證工程開工時間,青島高新區行政審批服務部放棄原有的線下現場勘驗模式,通過優化審批流程、審批模式等方式,推出“線上云視頻”勘驗,對該公司申報的工程規模、工程概況、建筑垃圾外運的相關數量及運輸車輛等相關情況進行線上核實,很快完成了全部審批環節。
“‘線上云視頻’勘驗模式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既滿足了工程項目現場全要素、全過程的勘驗要求,同時也為企業構建了安心、便捷的政務服務,得到企業的廣泛認可。”青島高新區行政審批服務部審批服務辦公室工作人員王宏積說。在密織疫情防控網絡的同時,青島高新區行政審批服務部大力倡導“五個辦”模式,即優先選擇“網上辦”、倡導線上“預約辦”、非急需事項“延期辦”、減少奔波“就近辦”、做好防護“安全辦”,推行“不見面審批”,保證了疫情防控和審批服務“兩不誤”。
前不久,青島寶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在申報2022年國家支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專項項目過程中,發現項目缺少節能方面的相關意見,需要馬上整改反饋。了解到情況后,高新區行政審批服務部工作人員借助網絡平臺,從政策解讀、材料準備、預審服務等多個環節主動為企業提供“云空間上門服務”,第二天便為企業出具了相關意見,幫助企業順利參與項目評審。
高新區還主動破除墨守成規思維,加強數據信息資源共享、告知承諾信用體系等方面的銜接,為建設項目提供施工許可“零材料”申報新舉措。通過創新“數據共享+告知承諾”審批服務方式,青島高新區真正實現了以數字化、智能化“惠民惠企”。近期,通過“零材料”不見面審批模式,山東大學國際產業園項目在申請當天就成功辦理了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自3月16日至今,青島高新區政務服務大廳共辦理全程網辦事項8951件,室外幫辦1200余件。(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 偉 通訊員 劉文研)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