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8日訊 春和景明,萬物煥新。隨著市博物館和市美術館陸續恢復開放,館內的展覽也陸續上新。市博物館的《大地之光——礦物精華之美》將于4月9日開展,讓人們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成之美。博物館同期有10個不同類型和規模的展覽供觀者選擇;市美術館的“虛擬中的現實——青島市美術館藏版畫精品展”和《美麗青島——書法作品展》已悄然“上架”,帶來更具探索和豐富創意的中外藝術表達及本土書風呈現。記者現場探訪兩館,感受到場館內外重新煥發的春日活力。

美術館展廳
祖母綠標本、海藍寶石標本、天河石標本……在博物館西區的三樓展廳,奇珍異石薈萃!徜徉其中,能夠感受到大自然不可抗拒的神奇偉力,當然,“學生黨”也能在此發現令他們頭痛的元素周期表所對應的一件件礦物原石的真容。《大地之光——礦物精華之美》是青島市博物館本年度首個自然科普類展覽。展覽由青島市博物館與北京北大寶石鑒定中心聯合主辦、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提供展品和學術支持,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地域的礦物和寶石標本共計84件套。

美術館展廳
人類對于礦物的認知與探索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自然界中的礦物品類,并不僅僅是今天人們珍愛的配飾的來源,還與博物館里傳承千年的藏品息息相關,比如:歷經千年而不褪色的中國書畫、經過高溫煅燒的古代瓷器、“國之大事,在祀及戎”的青銅器等等,都離不開礦物“朋友”的助力。
記者發現,展覽中的“東方寶石”最為搶眼,軟玉雕琢而成的粉的、綠的、黃的、紫的…各色仿生瓜果晶瑩閃亮,策展人、北京大學寶石鑒定中心青島教學實踐基地負責人畢婧瀟介紹說,這批產品囊括了國內各地特產的玉石材料和礦晶品種,有不同顏色彩的新疆的和田玉,礦物成分是薔薇灰石的黑龍江的桃花玉,還有來自云南的各色螢石……

《大地之光——礦物精華之美》展品
什么是礦物?礦物都有哪些種類?我們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什么樣的礦物?答案就在這場展覽中。據悉,結合此次展覽,市博物館還將陸續開展“大自然的調色盤”“博物館奇妙夜——尋找礦物家族里的小精靈”“礦物魔法學院”等多個研學活動。展覽初定將持續至6月30日。
青島市博物館副館長王英群特別提示到館參觀者:目前市博物館施行線上實名預約,限流錯峰參觀的措施,來館之前,即可通過青島市博物館官微在線登記預約,現場掃描“健康碼”“行程碼”“一碼通”以及山東省疫情防控的“場所碼”,方能入館。

春日里的美術館
青島市美術館春日的明媚不僅在院落里松柏、玉蘭與紅墻的交映中,正在羅馬廳一樓展出的《美麗青島——書法作品展》,集結了歷代名人和新創作的詠頌青島自然風光和建設成就的詩句,借由本土書家之藝,彰顯了多姿多彩的青島形象,也展現出與春天一同到來的城市生機活力。
《虛擬中的現實——青島市美術館藏版畫精品展》,精選出了具有代表性和創新性的美術館館藏優秀作品,這些出自中外名家的作品,在主題內容的選擇和表現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并集中呈現了木刻、銅版、石版、絲網版四種主要的版畫創作手法。
據悉,接下來市美術館還將首次將VR技術運用到這場展覽中,對作品進行多維度的展示,觀眾可以通過AR眼鏡將虛擬和現實相互結合起來,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包括文字、視頻、語音、圖片的解說,提供沉浸式觀展體驗,全面提升市美術館的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魏/文 王雷/圖、視頻)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