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8日訊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但與此同時,花粉、塵螨等細小過敏源,也趁機悄悄潛伏到寶寶身邊,成片發紅的濕疹反復發作,寶寶化身“紅孩兒”,日夜哭鬧,令無數家長心力交瘁。這濕疹到底是什么來頭?又該如何治療?今天,青島西海岸新區中醫醫院新生兒兒童保健科專家來支招。
小兒濕疹,俗稱“奶癬”,是嬰幼兒期一種常見的慢性、復發性、炎癥性過敏性皮膚病。多發于嬰幼兒期,并可遷延至兒童和成人期。多表現為紅斑、丘疹、水皰,上有鱗屑、薄痂,瘙癢劇烈,抓破后會形成糜爛、滲液。一般好發于頭面部、四肢、皮膚皺褶處、嚴重時可遍布全身。
近日,青島西海岸新區中醫醫院新生兒兒童保健科接診了一名6歲的患兒。據家長描述,孩子自小就有濕疹,開始并不明顯,隨著年齡增長,皮疹越來越嚴重,曾采取多種口服、外治治療,但療效甚微。近日孩子頭面部、軀干出現紅斑、丘疹,因瘙癢而抓撓,孩子面部出現滲液、結痂,后頭頸淋巴結腫大,舌紅苔薄,日日哭鬧不安。
青島西海岸新區中醫醫院新生兒兒童保健科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采用中藥內服加外治方法,從根本上解決寶寶濕疹問題。青島西海岸新區中醫醫院新生兒兒童保健科主任為患兒進行體質辨識,考慮為脾虛肝郁胃熱體質,制定中藥內服+中醫外治的分期續貫方案。前期給予中藥清熱解毒化濕,輔以小兒推拿健脾祛風;后期滲液收斂后,配合中藥外洗鞏固療效。10日后,患兒滲液癥狀消失,皮損基本恢復。
專家提醒,小兒濕疹復發,多是因為濕疹的誘發因素沒解除,不注意規避致敏因素。正確的護理和合理治療,能夠幫助患兒盡快痊愈:對于母乳喂養的寶寶,媽媽不宜食辛辣、燥熱、魚腥、牛羊肉等發物;患兒忌添加蝦、蟹、魚等易過敏食物;多用清水給寶寶清潔皮膚,降低室內溫度,穿著純棉寬松透氣的衣物;常給寶寶剪指甲,避免搔抓,防止繼發感染。(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郭菁荔)
相關鏈接:小兒濕疹是怎么引起的?
牛奶蛋白
部分寶寶會對蛋白質產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現象,常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濕疹,嚴重者可出現腹瀉,甚至便血癥狀。對于不能純母乳喂養的乳蛋白過敏高風險嬰兒,與常規牛奶蛋白配方相比,可采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預防或推遲嬰幼兒早期特應性皮炎和牛奶蛋白過敏的發生。
環境因素
花粉、螨蟲、空氣干燥等自然環境可能造成濕疹,而部分毛織品、甚至衣服上的染料,都可能誘發、加重寶寶濕疹。
情緒因素
情緒因素也會影響寶寶濕疹。如果寶寶長期精神緊張、情緒不佳,也會加重濕疹,甚至反反復復。
遺傳因素
如果父母雙方中的一方曾患有過敏性疾病,或曾得過濕疹,那么寶寶得濕疹的可能性就會大大上升。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