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老城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青島這樣做!
這些文物建筑你去過嗎?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青島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遺產資源極其豐富,其中,老城區更是其核心內涵所在。據統計,在老城區6.9平方公里的范圍內,聚集著各級文物保護單位85處,文物建筑近千棟,歷史優秀建筑313處,名人故居50處,有八大關和小魚山兩處國家歷史文化街區,還有不計其數的傳統風貌建筑。這些歷史文化資源,構成了青島市獨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特色,也成為了我市開展申遺的最大財富。
▲掃描二維碼查看青島老城區歷史文化遺產資源匯總。
青島老城區申遺是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上合組織峰會期間視察青島時給予充分肯定的一項重要工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我市將老城區申遺工作列入了“15個攻勢”工作任務,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并正在積極爭取列入“十四五”規劃中。
記者7月21日從市政協開展的專題調研中了解到,當前,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正會同相關部門深入做好青島老城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同時防止對城市的過度改造而造成的資源環境的破壞和人財物力的浪費。
近年來,以申遺為目標,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真實保護,完整保護,永續利用”的城市文化遺產保護原則,青島市文旅局會同規劃、住建等部門深度推進與申遺相關的基礎研究和文物保護相關工作。
申遺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是價值主題的挖掘和闡釋。2019年,市文旅局重點開展了老城區申遺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經過反復調研、論證,認為青島老城區突出價值主題存在三種可能:一是以青島多元風格建筑為主題;二是以青島的20世紀新城規劃的早期實踐為主題;三是以港口要塞城市為主題。
目前,全市建立健全了老城區申遺工作領導協調機制,成立青島老城區申遺領導小組,各部門通力協作,合力推進老城區申遺各項工作。我市已起草完成了《青島市城市風貌保護條例》《青島市歷史建筑保護管理辦法》等多部法律法規,編制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建立了13個歷史文化街區,28平方公里的歷史城區被劃定為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編制完成了《青島八大關近代建筑保護規劃》《青島德國建筑文物保護規劃》并獲國家文物局批復通過。2020年,《青島市文物保護條例》列入市人大立法調研項目。
“十三五”以來,我市共申請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1億余元,對青島德國建筑、八大關近代建筑等老城區內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實施保護修繕。在此基礎上,規劃、住建部門也按照規劃方案,將青島歷史城區內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優秀建筑和老舊樓院全部列入整治計劃,整治街道43條,修繕、整治老建筑500余棟,增加街頭公園綠地10余處,老城區的城市面貌不斷得以改善,城市風貌不斷得以優化。
與此同時,全市深入開展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工程,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利用膠澳海關舊址、青島山炮臺遺址、膠澳郵政局舊址等建設成為文博場館;青島啤酒廠早期建筑、水師飯店舊址建設成為文化旅游場館;利用原國棉五廠、國棉六廠、刺繡廠等工業遺產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在保護城市歷史文脈的同時有效推動了城市經濟發展。配合國際時尚城建設,對八大關近代建筑等有效開發,建設了青島地質之光展覽館、太平灣現代藝術展覽館、西班牙風情館等時尚主題項目。合理開發里院建筑,保定路10號建成里院客棧,廣興里里院建筑群修繕工作已全部完成,目前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項目已落戶于此并正式開園運營。
目前形勢而言,盡管青島市申遺工作起步較晚,但老城區的文化遺產體量、價值和特色優勢明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未來可期。
為繼續做好下一步老城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市文旅局繼續會同相關部門,以進入國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為時間節點,采取申遺工作“兩步走”的目標。
近期,青島將繼續做好基礎研究工作,著手開展遺產地預備名錄文本和管理規劃編制工作,力爭三年內形成高質量研究成果呈報國家文物局。做好老城區申遺范圍內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修繕工作,將一批歷史建筑申報為文物保護單位,提升老城區建筑的保護層級。加大宣傳發動工作,形成社會共識,重點做好“丈量青島——走近老建筑”網絡直播、《新西游研學記——了不起的青島》文旅研學綜合節目拍攝活動。同時做好申遺配套法規體系建設,借鑒廈門市、開平市的有關經驗做法,出臺針對老城區重要文物建筑的專題地方性法規,健全區域的文物保護法制體系。
自進入申遺預備名錄起,青島市將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要求,針對城市整體風貌、環境、文化景觀等實施實質性的改造建設。大力開展申遺區域內城市風貌和環境整治工作,制定遺產風險防范有效措施和相關規劃,排除文化遺產安全隱患,加強監測設施建設,保證申遺區域內不新增明顯影響遺產真實性、完整性和環境景觀的不協調建(構)筑物。做好迎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考察評估工作,爭取盡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申遺成功以后,繼續完善遺產展示系統,推動遺產地保護管理品質的進一步提升。(青報全媒體記者 藺君妍)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