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首屆全國微創保膝高峰論壇在青大附院舉行。
丹桂飄香,金秋送爽。9月25日,由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河北省保膝學術研究會主辦,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承辦的“2020全國微創保膝高峰論壇暨張英澤院士團隊手術示范巡講”在青大附院舉行。全國各地骨科大咖群星薈萃,云集青島,紛紛亮出絕活,張英澤院士更是現場演示微創保膝手術。與會專家針對“如何保留膝關節進行微創手術治療”、 “膝關節骨關節炎的階梯治療”、“微創膝關節置換技術”等一系列骨科前沿最新技術和多個細分領域,展開討論,讓眾多嚴重骨關節炎患者有了多種治療方案可供選擇。
青島實施微創保膝手術近300例
過去患有嚴重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患者,都是采用膝關節置換的傳統方法進行治療。傳統治療方法創傷較大,嚴重影響膝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生物活性及生理特性,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不利于患者康復。同時, 膝關節置換手術費用高,關節使用壽命只有15年左右。隨著人們生命周期的延長,第二次手術的風險增加。微創保膝手術費用只是傳統關節置換手術費用的三分之一,總有效率達到90%以上。
自2019年7月中國工程院張英澤院士工作站落戶青大附院以后,青島患者在家門口便可享受由張英澤院士親自操刀的微創保膝手術。短短一年多時間,在疫情影響的情況下,張英澤院士團隊已累計為青大附院患者進行保膝手術近300例,門診量上千余人。青大附院張英澤院士工作站不僅是山東首家院士骨關節炎與保膝門診,同時院士花費大量時間堅守在工作站高強度工作國內罕見。高峰論壇,眾專家集思廣益,把青島已經成熟的微創保膝手術經驗傳授給全國各地。
過去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保守治療;另一種是人工膝關節假體置換。現在又多了一種方式 ,微創保膝手術。微創保膝手術能保證患者在短時間內迅速恢復膝關節功能,避免關節置換,保留了其自身的膝關節,是嚴重骨性關節炎患者最好的選擇。
青大附院年門診量600萬人次
張英澤院士在高峰論壇上致辭。他說,在青大附院工作的一年多時間里,深切感受到青大附院良好的學術氛圍和強大的綜合學科的技術力量。目前,青大附院骨科在全國排名二十多名,備受矚目。醫院年門急診量600萬人次,出院24.3萬人次,手術12.9萬例,國家級、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學科)36個。這是張英澤院士來青島之前未曾料想的。
山東骨科領域唯一國家臨床重點專科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骨科創建于1947年,歷經幾代醫者薪火相承,砥礪進取,現已發展成為山東省骨科領域唯一的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附設省醫藥衛生重點實驗室一一山東省創傷骨科研究所。 2019年成立骨科醫院,特聘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英澤教授為首席專家并成立院士工作站。現有開放床位335張,即將新增100張。年門診量約15萬人次,年手術量逾11000臺,居全省首位。業務輻射范圍遍及膠東半島,并向省外乃至國際延伸。總體診療水平穩居全國前列,脊柱、關節手術量全省最多,在多個領域引領國內先進水平。
青大附院副院長、骨科專家于騰波說,張英澤院士創新發明的微創保膝療法在臨床具有易推廣的特點,就這次契機,論壇邀請了基層醫院的骨科專家現場觀摩學習。青大附院將擔負把這項技術向基層醫院推廣的重任,讓青島周邊及山東范圍內更多的患者受益。
治療關節病的劃時代進步
張英澤院士是我國骨科創傷領域的領軍人物,其工作站落戶青大附院意義深遠。張英澤院士從事骨科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40余年。一直致力于復雜骨折,包括關節內骨折,閉合復位微創固定的相關研究。主持、參與省部級以上課題30余項。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180余名。提出了骨折順勢復位固定理論、骨折仿生固定理論、不均勻沉降理論等十余項創新理論,研發了系列微創復位固定技術、器械和內固定物;完成了我國首次骨折發病率的流行病學調查,創建了世界上樣本量最大的骨折流行病學數據庫,是中國骨關節病領域最權威的專家。
十幾年前,張英澤院士團隊經過多年解剖學、影像學以及一些基礎研究之后,發明了新型手術方法和一些器械工具, 在國內最早開展了微創保膝手術。現在這項科研成果已在國內多個醫院臨床應用,日本、韓國、古巴、烏克蘭等國也把這項成果應用于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微創保膝手術被譽為治療關節病的劃時代進步。
中國大約有2.1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骨關節炎,60歲以上的發病率48%左右。到了70歲發病率達到60%以上。如今張英澤院士團隊把此技術帶到了青島,在青大附院開花結果,給更多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帶去希望。(青報全媒體記者 張麗玲)
責任編輯:高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