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產業前景廣闊,潛力巨大,對經濟的貢獻不斷擴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布的《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其重要體現之一就是提供更多更好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產品,而這也正是大力發展體育產業的題中應有之義。

作為青島體育工作新的增長點,近年來蓬勃發展的體育產業,正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青島市體育局剛剛出爐的一份數據統計顯示,2021年,青島體育產業總規模預計突破700億元,增加值超過280億元,體育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2.1%。市體育局體育產業處處長李莉說:“這已經是青島市體育產業總產出連續四年實現大幅增長,產業規模的擴大,也推動了完整的產業鏈加快形成。”
與產業規模大幅增長呈現正相關的是不斷增長的市民健身與消費需求。2021年度全市體育場地面積3347.18萬平方米,人均3.26平方米,提前達到了《通知》“到2025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的要求。充足便捷的場地供應,也讓更多市民走出家門,投入“健身大軍”的行列。根據第三方調查機構“維度數據”的統計結果,如今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接近50%,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羽毛球、長跑、籃球、戶外徒步依然是青島人最常從事的體育運動。“這個排名是按照國家標準,根據青島市人口普查公告顯示的區域和年齡結構分配樣本,采取面對面的形式發放3000多張調查問卷,被調查者從30多個選項(運動)中勾選出3個選項,我們結合提及率進行審查和邏輯判定,還是比較準確的。”“緯度數據”山東分公司的張超逸說。

比數字讓人印象更為深刻的是市民健身意愿日益高漲。自2018年受市體育局委托每年對我市的體育產業、體育消費、體育公共服務等領域進行調查統計以來,“緯度數據”記錄的各項“體育民生”數據持續走高。“北京冬奧會最近兩年的拉動效應非常明顯,對體育健身感興趣的居民越來越多,我們的調查越來越好做了。特別是體育消費,參與調查的市民中,90%以上都有這方面的花銷,主要是購買運動裝備、健身卡、體育培訓和付費觀賽。”張超逸說,2021年,全市居民預計人均體育消費突破3000元,占到人均消費支出的近10%。體育這塊誘人且不斷增大的“蛋糕”,吸引了越來越多人投身到這一“朝陽產業”中,目前,全市的體育產業從業單位數超過6000家,吸納從業人員近16萬人。
針對受疫情影響,近年來不斷出現的消費領域糾紛,市體育局防疏并舉:一方面組織成立體育產業誠信聯盟,規范240余家成員單位統一合同文本,倡導誠信經營;一方面試點成立全國首家體育消費糾紛巡回法庭,打通體育消費維權“最后一公里”。截至去年年底,該法庭已受理體育消費案件5件,訴前調解工作室受理涉體育消費案件24件,全部案件均得到妥善解決。
體育元素激發城市活力,青島的城市魅力不斷提升。以 “青馬”發令槍響為標志,全國游泳冠軍賽、CBA全明星周末、青澳國際帆船拉力賽、冬季全民健身運動會等國際國內大型賽事2021年先后在青島成功舉辦,330項市級以上賽事活動貫穿全年。歷時三個月以“數字賦能時尚體育 消費助推動能轉化”為主題的2021青島時尚體育季,舉辦了街頭籃球、電子競技、FPV穿越機、航模等50余場時尚體育項目,更是以超強的參與性,讓市民有了更多融入感。在此期間,市體育局借助時下觸達效率最高的線上直播形式,單場派發總價值近30萬元的健身券“大禮包”,而在2021年,市體育局共投入500萬元發放體育惠民消費券,超3萬人領取、直接收益1000余萬元,拉動消費6000余萬元。
不僅僅是強身健體,體育產業不斷“跨界”,還直接帶來了行業間的融合升級。在國家體育總局和文旅部聯合發布的14條“2022年春節假期體育旅游精品線路”中,“青島冬日時尚冰雪游線路”成為山東唯一入選線路,填補了青島冬季旅游的空白;自2019年起大力推進的“體醫融合”,將運動資源和醫療資源有機整合,讓“推進健康關口前移”成為可能——旅游、文化、教育、醫養、購物……當體育產業這根鏈條不斷向前延伸,這一“引擎”對經濟發展的拉動力無疑將愈發強勁。
責任編輯:李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