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導演黃蜀芹于4月21日晚在上海因病去世,享年82歲。從《當代人》到《人鬼情》再到《畫魂》,從《圍城》到《孽債》再到《啼笑因緣》,黃蜀芹一生共拍攝了八部影片、三部電視劇。雖不算特別多產,但作為一個力求完美的女藝術家,黃蜀芹的作品跨越青少年題材、女性題材、老年人題材、父子題材,鏡頭始終對準平民百姓,用小題材抒發大感情。

1939年夏末秋初,黃蜀芹出生在上海 。18歲時候,黃蜀芹高中畢業,報考電影學院,可惜那年北京電影學院不招生。她下鄉待了兩年,1959年,她如愿考進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四年大學畢業,她回到上海,歷任上海電影制片廠場記、助理導演、導演 。
1979年,黃蜀芹在謝晉籌拍的電影《啊,搖籃》中擔任副導演 ,負責管理劇中的驢子。1980年,在第二部給謝晉做副導演的影片《天云山傳奇》中她開始執筆整理導演臺本。1981年,黃蜀芹拍攝個人電影處女作《當代人》,這是關于她所理解的當代人生活題材的影片。1983年,她獨立導演青少年題材電影《青春萬歲》,第二年獲蘇聯塔什干國際電影節紀念獎。1984年,黃蜀芹又拍了一部關于孩子的影片,《童年的朋友》次年獲得文化部1984年優秀影片獎、首屆中國兒童少年電影童牛獎。1987年,黃蜀芹,與李子羽、宋日勛合作編劇并導演了中國第一部女性主義電影《人鬼情》,這部影片也奠定了她在中國電影史上的地位。影片于1988年獲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第五屆巴西利亞國際影視錄像節電影金鳥獎;1989年獲法國第11屆克雷黛國際婦女節公眾獎、美國圣巴巴拉國際影節最佳導演獎。

普通觀眾熟悉黃蜀芹,或許還是因為電視劇。1990年,電視連續劇《圍城》走進千家萬戶。許多年過去,這部根據錢鐘書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仍被認為是中國當代電視劇的經典之作。導演黃蜀芹對圍城精神底蘊的準確把握,陳道明、英達、葛優等演員對人物尷尬狀態的完美詮釋,把錢鐘書文字的幽默、機靈、感傷完全轉為活生生的人物群像,城里城外,世事沉浮,令人不勝唏噓。次年,《圍城》獲第十屆全國電視飛天獎二等獎、最佳導演獎,首屆國際電視節金熊獎,全國電影廠優秀影視片評比一等獎。

幾年后,黃蜀芹又交出一部留給時代的作品。根據葉辛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孽債》于1995年在上海電視臺以滬語播映,創下了42.62%的超高收視率,五個孩子從西雙版納到上海尋找自己親生父母的故事,牽動著無數普通人的心。

此后的1996年,她執導父子題材電影《我也有爸爸》,獲得第4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國際評委特別獎。2001年執導影片《嗨,弗蘭克》,隨后還出版了黃蜀芹自述成長經歷和拍攝《嗨,弗蘭克》等影片過程的圖書《東邊光景獨好》。2004年4月,65歲的黃蜀芹執導根據張恨水同名小說改編的年代劇《啼笑因緣》。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