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27日訊 根據市委“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要求,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財政局聯合開展“四進四問”專題調研活動,聚焦規范工程建設項目附屬礦產品管理,積極問計問策,推動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及有償化處置,確保國有資源保值增值。
隨著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特別是地鐵、隧道等地下空間的開發建設,全市產生大量可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等原礦類自然資源,成為工程建設項目附屬礦產品。規范處置工程建設項目附屬礦產品對于維護礦產資源國家所有者權益、促進礦產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圍繞地鐵工程渣土附屬礦產品規范處置、管理等工作,調研組一行現場調研了青島地鐵集團的全流程信息化管控模式、全周期智能管控平臺,了解了地鐵集團對地鐵工程渣土的產生、運輸、消納及處置情況,充分討論工程渣土附屬礦產品的有償化處置、合理利用、釋放壓占土地等方面問題,探討工作思路。調研組與地鐵集團針對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推動再生資源規模化、規范化、清潔化管理展開研究,對建立渣土處置環??萍籍a業鏈的可行性進行研討,促進自然資源效益最大化。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財政局將繼續開展“四進四問”專題調研,根據調研情況出臺規范性文件,切實加強工程建設項目附屬礦產品規范化管理,確保國有資源保值增值。(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冰潔)
責任編輯:管佳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