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29日訊 今天,海爾學校舉行媒體開放日。作為全市第一所“5G+物聯網”技術支撐的學校,海爾學校的“5G+智慧教育”揭開面紗。在教室和實驗室里,記者體驗了“黑科技”帶來的顛覆性教學場景。

坐落于海爾路1號的海爾學校目前已完成內部裝修,教學設備安裝調試結束。作為一所面向未來的學校,海爾學校從建筑理念開始就博采眾長。在整體空間規劃上,選取傳統書院的院落式布局,形成四個大小不同、空間各異的庭院空間,中間向外延伸智慧軸和禮儀軸兩條串聯學校的軸心,創造莊嚴肅穆、端莊凝重、平和寧靜的空間境界。在建筑立面上從雅典學院吸取靈感,主樓基座以拱形元素為主,形成了韻律感極強的立面形,仿若一座橋,聯系著學生與老師、聯系著當下與未來。

海爾學校的“黑科技”體現在校園各處。萬兆到校園、千兆到桌面的配置支持著教室的“5G+”智慧教育模式。坐在教室里,記者體驗了一堂數學課。黑板中間是一塊觸摸屏,數學老師輕點屏幕,就能拖曳出大小合適、形狀標準的各種立體幾何示意圖。用手指可以方便地在圖上添加輔助線等。黑板后抽出的設備類似投影儀,可以將學生作業拍照發送到觸摸屏上對比展示。課堂重點難點可以通過智能黑板一鍵錄屏,上傳到智慧學習平臺,學生可以隨時反復觀看,整個過程沒有延遲,數據同步。

技術的賦能,是為了解決傳統教學時空、資源和交互的局限性,讓學生從被動模式轉化為主動模式。學校大數據支持AI學情診斷,拒絕盲目刷題,個性化習題精準推送;課前進行自主學習任務單和“海量”學習資源推送;課中輔助教師即時了解學生狀況進行針對性講解;課程中的重難點可生成課堂實錄,供學生反復學習;課后分層布置作業,推送學習微視頻并進行師生及時答疑,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升級學習共同體,根據“自主學習任務單”在互動討論區開展合作學習討論。
科學類、工程類、藝術類、技能類的20多個創新實驗室是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和創新實踐的場所,學生的項目式學習也在這里進行。目前第一期5個創新實驗室9月將正式投入使用。

生化現代儀器分析創新實驗室配備氣相色譜儀、高效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儀、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等精密分析儀器,可進行水質、空氣、土壤、食品等樣品的相關檢測,分析生物的組成成分、探究生物活性成分。實驗室提供課程學習和課題研究,可為在生物化學領域有優勢的學生提供基本的分析實驗,同時為生物、化學競賽課程提供了一定的實驗條件,學生的成果也可參加國內外一流的科技創新賽事;智能加工技術創新實驗室配備微型機床、3D打印機、3D掃描儀、數字雕刻機、激光切割機、熱成型機等,滿足學生對產品創意的設計制作功能;產品設計創新實驗室配備設計軟件、編程軟件以及激光切割機、數控雕刻機、3D設備等,可以從設計基礎理論、機械設計基礎、工業美術、計算機輔助設計等多個方面開展項目式學習;物聯網創新實驗室配備基礎教學套件同時提供三翼鳥物聯網應用場景,讓學生體驗物聯網技術在實際中的應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新實驗室可開展機器人搭建和編程等項目學習,同時可支持學生參與國內外機器人方向比賽。

按照海爾學校自主招生實施方案,今年,海爾學校面向市內三區、嶗山區、高新區招收200人。(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黎/文 韓星/圖)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