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眾人希冀的目光,新能源汽車昂首駛進“氫”時代。
日前,財政部、工信部等五部門發布《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將對符合條件的城市群開展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攻關和示范應用給予獎勵。在四年示范期間,五部門將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入圍示范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標完成情況給予獎勵,最高可達17億元。
政策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風向標。嗅覺敏銳的城市早有察覺并積極展開行動。
燃料電池目前主要指氫燃料電池。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經有30多個省(市)或地區陸續發布氫能產業規劃和措施。還有十幾個地區明確,將在今年出臺相關政策。
眼下,國家層面的政策一出,大江南北都在忙著算賬——
氫燃料電池汽車低耗環保市場空間廣闊,是新能源汽車的新希望,將培育并帶動上下游數十個產業協同發展;正因為是高難度高投入的新興產業,更容易成為換道超車或拉大差距的利器。在利好政策扶持下發展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對城市來說實在劃算。
于是,有一定競爭力的城市都在一邊布局產業,一邊申報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例如青島。
在新能源電動汽車制造領域,青島乘借政策東風后來者居上,僅用7年多的時間就讓產能從0突破50萬,城市“造車夢”不僅實現,還相當出色。今天,面對燃料電池汽車的新機遇,先天條件優越的青島絕不能錯過。
青島已經進行了前瞻性布局。近兩年,青島開始打造氫能源產業,不斷引進大項目,完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從燃料電池到整車制造,再到加氫站,關鍵節點均有所落地。今年7月,青島在《青島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0年)(征求意見稿)》中提出,到2030年,累計建成加氫站50座以上。投入運營30條以上氫燃料電池汽車公交專線,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達到8000輛,建成燃料電池軌道列車線2條以上。氫氣年消費量超過3億標準立方,培育超過20家氫能相關企業,氫能產業年產值達到大約500億元。
未來10年,青島如何才能踏準節拍“氫”裝上陣,夯實新能源汽車產業優勢?
1、超車新賽道
在觀象君看來,《通知》明顯透露出兩大信號:一是隨著純電動車政策紅利期近尾聲,氫燃料電池汽車將成為國家層面重點扶持的新領域;二是率先躋身示范名單的城市群,將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斬獲新產業帶來的發展新動能。
氫燃料電池汽車為何會獲得國家政策的青睞?
根據定義,燃料電池是通過化學反應,將燃料及氧化劑中蘊含的化學能轉換為電能的裝置。近年來,燃料電池這個詞幾乎被專門用來形容以氫作為燃料的反應堆,具有兩大明顯優勢:一是環保,受益于低溫氧化的原理,能夠做到碳的零排放;二是,與鋰電相比,蓄能效果好,續航里程長,充氣時間甚至比加油更快。
發展燃料電池,不僅消費者受益,更可以緩解我國對外原油依存度問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并實現低碳目標。
從產業角度來看,氫燃料電池汽車仍處于剛起步階段,放眼全球,歐盟、美國、日本等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均制定了氫能及燃料電池發展規劃,卻沒有哪個國家擁有絕對領先優勢。
因為太難、太貴了。目前,全球燃料電池汽車都面臨購置成本與使用成本的“雙高”局面。一方面制氫、運氫、儲氫都存在技術難題,進而導致加氫站等基礎設施的缺失,推升了使用過程之中的隱性成本,需求難以釋放;另一方面燃料電池系統難度大,制造成本高企,導致整車售價仍高,很難推廣。
一個新興產業從提出構想到成熟完善,必然要經歷爬山過坎的艱辛旅程。
中國正在破解氫燃料電池汽車成本居高不下的難題。比如國內企業和機構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關鍵零部件成本。
近日,青島康普銳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生產的45Mpa、650kg/d級液壓活塞式加氫站壓縮機成功完成廠內相關測試,標志著國內首臺自主研發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液壓式加氫壓縮機已經具備商業運營條件。該產品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商業化應用后將極大降低加氫站的建設及運營維護費用,比現行建站和運行方案降本近50%。
燃料電池汽車或將成為中國在汽車領域實現超車的又一條新賽道。
2、城市眼中的“金礦”
同理,燃料電池汽車產業也被視作城市換道超車或者拉大絕對優勢的利器。此次國家“以獎代補”的支持政策,會不會進一步放大這種價值?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572.1萬輛和2576.9萬輛,而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為2833輛和2737輛。截至今年7月,我國累計推廣燃料電池車不過7200輛,建成加氫站僅80座,并且國內現有燃料電池車大多為商用車。
產銷量占比極低,應用局限性較大,“慘淡”現狀的背面或是巨大的市場空間。
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統計顯示,2018年,氫燃料電池產業相關投資及規劃資金超過850億元。有機構分析認為,氫燃料是目前鮮有的靠單一能源就可以橫跨發電、儲能和交通三大領域的能源,也是氫燃料電池市場能夠成為萬億產業的基礎。
上汽集團是國內最早進軍燃料電池汽車制造的車商之一。本月,上汽集團在發布首款燃料電池MPV的同時高調宣布“氫戰略”:2025年前,推出至少十款燃料電池整車;旗下上汽捷氫科技達到百億級市值;建立千人以上燃料電池研發運營團隊;形成萬輛級燃料電池整車產銷規模,市場占有率在10%以上。
上汽集團副總裁藍青松表示:“當加一次氫只要3分鐘,加氫便利程度、加氫成本得到解決,燃料電池乘用車會逐漸被消費者接受。我們把這個答案交給技術和市場。”
在城市的眼中,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是名副其實的“金礦”,一旦成形,將帶動整個氫能產業鏈,從上游制氫、中游運輸存儲到下游應用,涉及幾十個行業,經濟和社會效益巨大。當下城市戰爭可謂寸土不讓,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這一廣闊疆域又豈能放過?
3、青島有優勢、有準備
有實力的城市都在爭相布局燃料電池汽車產業。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經有30多個省(市)或地區陸續發布氫能產業規劃和措施。還有十幾個地區明確,將在今年出臺相關政策。
9月15日,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張建明透露,上海燃料電池汽車創新發展行動方案將于近期發布,計劃到2023年實現“百站千億萬輛”總目標;9月8日,北京市經信局發布了《北京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提出力爭2025年前累計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突破1萬輛。
青島也不甘落后。2019年9月,青島市發布《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支持政策;《青島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0)》正在按程序發布中;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起草了《關于做好加氫站規劃建設工作的通知》,對規劃、建設、補貼政策等進行了明確。
此次申報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青島有優勢、有準備。
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應用,強大的制氫、儲氫能力是基礎。青島是老牌制造業名城,工業副產氫規模很大,僅董家口化工產業園每年的工業副產氫就達7萬多噸,可保障30-50萬輛家用車1年的用氫需求。青島港作為世界第六大港口,擁有全國最大的原油碼頭、國際一流的煤炭碼頭和液化天然氣碼頭,可以為氫的生產、儲運等提供強大支撐。
氫燃料電池汽車歸根結底還是要造車。青島具備新能源汽車的良好產業基礎,起步不過短短幾年時間,新能源整車總產能已經達到50萬輛,居全國同類城市首位。
青島還有氫能“智庫”。青島國際院士港在氫能研發上下手較早,目前正充分發揮技術領先、成果領跑優勢,加快推進氫能產業發展布局,加大氫能源汽車、智慧交通以及無人駕駛的應用推廣,推動形成萬輛級燃料電池汽車的規范化示范,實現千億級產業鏈。
截至目前,示范應用落地效果良好。
青島港參與研發測試的3臺氫能源集卡車已經正式投入測試運營;5月、9月,青島國際院士港啟動了10輛13座燃料電池客車和20臺F類氫燃料電池冷鏈物流車示范營運,還有20臺燃料電池渣土車將于近期投入運營;西海岸新區已完成首批50臺氫能公交車采購,青島真情巴士將在年內開通氫能公交示范線。
4、勾勒出的產業鏈輪廓
或許是先天條件優越,青島在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實際行動甚至要快于規劃。早在這些規劃出爐前,青島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已經有了大致輪廓。
今年8月,西海岸新區總投資過千億元的37個重點項目集中舉行開工儀式,就在美錦能源位于泊里鎮的項目所在地。開工儀式當天,投資超百億元的美錦氫能科技園也宣告開建。
美錦能源將在青島落地新能源整車制造中心、氫能核心裝備制造中心、科創孵化中心三大中心。其中,設計產能為年產5000輛氫燃料電池商用車整車,計劃于10月中旬通過工廠審查驗收,11月份通過資質公告。
在燃料電池汽車的關鍵零部件上,青島也有布局。由青島國際院士港聯合同濟大學、上汽集團等研發資源并投資建設,5000臺燃料電池發動機總裝項目已于6月30日投產,7-8月份完成了25臺發動機的試生產和交付。
青島漢纜集團出資3億元控股上海恒勁動力科技,已在青島建成試驗生產線1條,氫燃料電堆工廠已于8月下旬開工建設,計劃明年一季度完成廠房建設,一期產能5萬套燃料電池電堆和系統。
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使用離不開配套基礎設施,青島國際院士港500公斤/日撬裝式加氫站已經投入運營。美錦新能源汽車整車廠1000公斤/日固定式加氫站正在進行設備安裝調試,預計10月中旬正式投入運營。李滄區也正在規劃3000公斤級加氫母站,設計方案通過評審,計劃在年底前建成。
5、聯合艦隊產業互補
這只是個開始。
正在踐行“東方氫島”戰略的青島,目標是在未來10年,發展成為國際化氫能城市,打造國內重要的氫能產業基地。
氫能產業容量龐大且準入門檻較高,作為下游應用的氫燃料電池汽車,要想實現從示范到普及,從商用到民用,需要大量不同領域的企業分工協作,無論哪個城市,憑借一己之力都很難覆蓋全產業鏈。
以往補貼政策下,燃料電池汽車的應用落地主體主要為車企,此次《通知》將找準應用場景的重任落在了示范城市群上。申報城市需打破行政區域限制,在全國范圍內選擇產業鏈上優秀企業所在城市進行聯合。
觀象君獲悉,青島將參與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山東城市群的申報,與濟南、濰坊等兄弟城市攜手,協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這一點,省級層面早有考量。
今年6月,山東省印發的《山東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30年)》提出,將濟南打造成為氫能產業創新研發、裝備制造、商務會展、商業應用基地;將青島發展成為氫能軌道車輛及船舶研發制造、氫能港口機械及物流應用、氫能熱電聯供及固定式、分布式電源研發應用基地;形成以濰坊、淄博為龍頭的燃料電池及關鍵材料產業集群和以聊城、濟寧為龍頭的燃料電池整車及氫能制儲裝備產業集群。
幾大城市的任務分工明確,優勢互補,合作必將多方受益。
對青島來說,與省內城市組成聯合艦隊,將通過產業互補快速完善產業鏈,形成合力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的落地。如此一來,“氫”裝上陣值得期待!
作者 | 長亭 策劃 | 沈默 編輯 | 長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