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臨近國慶,都會收到很多新人的喜帖,最近的朋友圈也都很喜慶熱鬧,可是,早早招呼著說今年下半年辦婚禮的一個老友,卻遲遲沒什么動靜。 昨天我還在想主動問似乎不太好,就收到了她的消息。
她問我:“你說兩個人到底到了什么程度才可以結婚啊?” 她說:“在一起這么久,他其實各方面都很好,但就是有時候他的大男子主義讓我覺得挺受傷的。我有無數個瞬間想和他結婚,但也有無數個瞬間,又不想和他結婚了。”
這讓我想起《我可能不會愛你》里,程又青和媽媽的對話。 媽媽說:“一個家,一定有一個唱歌的,旁邊的人都在幫他伴奏。那如果你跟丁立威都很愛唱歌,兩個人都在搶麥克風,這樣子怎么行啊……幸福美滿的婚姻,不是讓出來的,是要從內心里面發出來的接受。
所以啊,結婚之前要想清楚,不是讓你想清楚你有多愛那個人,是要讓你想清楚你跟那個人以后的日子,會長成什么樣子。” 那么,兩個人到底到了什么程度,才合適結婚呢?
01.找到舒心的相處模式 一個愛吃蛋黃,另一個欣然吃掉蛋清;一個人愛唱歌,另一個人剛好愛聽歌; 一個人愛表達,另一個愿意傾聽;一個人喜歡當逗哏,另一個總能恰如其分做捧哏。這世上本就沒有完全契合的兩個人,只有在不斷磨合中變得越來越堅定和默契的兩顆心。在一起久了,其實互相之間都會明白彼此的一些小習慣和小情緒,愿意在尊重的前提下相互體諒,彼此珍重,就是很平衡的一種相處狀態。
02.有足夠且穩定的感情基礎 兩個人之間有了情感的牽連,才有更多自發的換位思考和感同身受。 在成年人遇事喜歡權衡利弊的規則里,愛,真的能化解許多不美好的東西。 我說的是愛,篤定、真誠、足夠且穩定的愛。 婚姻不只是兩個人,背后還有兩個家庭,將來如果你們有了寶寶,孩子還會有他自己的生活,上下三代,選擇和誰在一起,真的須得慎之又慎。所以,感情基礎真的很重要。 而這一點的衡量標準其實也很簡單,你的安心,你的放心,你的安全感,就是答案。 希望你的婚姻是在時間沉淀下的非你不可,而不是權衡以后的“要不我們試試吧”。
03.擁有忠誠度一致的婚姻觀 婚姻需要契約精神,婚姻本身也是一種契約精神,這毋庸置疑,所以很多人會安心于一紙證書,也容易受困于一紙證書。 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思想和感情,對契約的認知不一樣,對契約的底線也就不一樣。 如果兩個人對忠誠度的標準是相似的,至少感情觀不會有太大的分歧,但如果一方期待另一方忠誠度100%,另一方對自己的約束卻只有20%,那終究還是難以同行的。
04.具有持續吸引對方的優點 相愛容易,因為五官;相處不易,因為三觀。 荷爾蒙的一時心動終究是個減法的過程,但不斷地愛上對方,卻是以時間為見證的加法的過程。 有時候,比起別人是否還愛自己,更重要的是你是否一直在成為更好的自己。 無論選擇跟誰一起過,首先都是跟自己過,其次是你們因為彼此都成為了更好的人。 不斷相愛,遠比不斷選擇,更美好。
05.接納對方的不完美 “談戀愛是跟一個人的優點在談戀愛,談結婚是跟一個人的缺點在過日子。” 很多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我想堆起這座墓的,可能就是日復一日、柴米油鹽,還有相處被放大以后的吹毛求疵。 人總是容易對擁有習以為常,對親近的人過分挑剔。 但其實我們都很清楚,生活不是童話,對越是親近的人,越是要多一些溫柔和寬容。 一段能夠長久的感情,離不開兩顆懂得接納不完美的心。
06.有共同的未來計劃 婚姻這件事,不僅僅只是決定結婚的那個時刻,也不僅僅是舉辦婚禮的那一天,而是,當鋼印落在結婚證上之后,你們即將一起度過的日日月月,歲歲年年。 感情是離不開遷就的,但遷就也是相互的,不能只靠一方不斷地妥協。 未來是一個很遠的概念,但如果你想娶、你想嫁的那個人,讓你看到了關于未來具體化的樣子,那再遠又有什么關系呢,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都有TA會一直陪著你呀。
最后: 這一輩子,我們會遇到很多人,也會經歷不止一次的心動。 相愛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風花雪月,詩和遠方,婚姻卻不只有相愛,漫長流年,會有平淡,有爭吵,有現實壓下來的一層層壓力。 但我一直很喜歡一句歌詞:若我愛你的方式已不同開始,不如我們變換下位置,看一看原來它的樣子。 眼前人是心上人,心上人是枕邊人,枕邊人,是那個讓你覺得,不管未來會發生什么,只要還有彼此在身邊,就會覺得很踏實的人,這樣就夠了呀。
你認同作者的觀點嗎?你和他(她)的感情到了結婚的程度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