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5月14日訊 日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公布了首批智能油氣工程、碳中和與能源系統管理、能源法理與法律等7個碳中和、能源轉型相關微專業項目。微專業將服務碳中和、能源轉型發展作為重點方向,為學生跨學科學習和個性化學習提供途徑,著力培養跨學科復合型碳中和人才。
據悉,微專業是指在本科專業目錄以外,圍繞某個特定學術領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養,提煉開設的一組核心課程,使學習者能夠具備該方面的核心素養和行業從業能力。此次中石大確定的7個微專業項目包括智能油氣工程、生物制造、智慧管道工程、海洋信息技術、碳中和與能源系統管理、國際語言服務、能源治理與法律等。
微專業重在彌補目前專業人才培養過細、過窄、周期過長等問題,提升專業培養與就業職業發展需求之間的匹配度。如經濟管理學院結合自身學科優勢,以首批山東省社科理論重點研究基地“能源經濟與政策研究基地”為支撐,設立“碳中和與能源系統管理”微專業,通過聚焦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的需求,提煉碳市場、碳金融領域的核心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開設能源工程管理、低碳清潔與未來、碳資產與碳金融、碳排放核算等課程,加快建設緊缺教學資源,培養具備能源系統管理與低碳管理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石油工程學院聚焦油氣行業智能化發展趨勢,設置“智能油氣工程”微專業,以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一流學科為引領,強化與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等學科的相互支撐,加強與數理等基礎學科的交叉融合,致力于培養能夠從事油氣工程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工科交叉融合領域的設計開發、應用及學術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人才。文法學院依托能源治理與法律交叉學科博士點,圍繞“雙碳”目標、“能源革命”戰略,設立“能源治理與法律”微專業,融合法學、管理科學、能源科學、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等相關學科理論與方法,研究能源開發利用中的法律與治理問題,優化化石能源與新能源開發利用結構,助推化石能源清潔化、低碳化轉型,提升能源治理效能,促進能源高質量發展。
中石大此次設置的7個微專業主要面向大二、大三學生,一般開設5-8門課程、15-20個學分,培養周期為2-4個學期。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將充分突出領域新、課程新、模式新,體現跨學科特色。課程設置須具有前沿性、交叉性、挑戰度,鼓勵探索基于項目的研究型課程體系。新建跨學科課程原則上不少于總課程的60%,其中應包含1門綜合性實踐課程,可適當引入知名高校的優質在線開放課程(不超過三分之一)。微專業可采用線上、線下、線上線下相結合等多種方式開展教學,其中線上學時一般不超40%。(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世鋒)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