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是時間的禮物,意義深重,彌足珍貴。作為無可比擬的發現之地,博物館教會我們了解自己的過去,并打開我們的思想去接受新的觀點,而這正是人們構建更美好未來的兩個基本步驟。
山東省是齊魯文化的發祥地,又是孔孟之鄉,文化底蘊深厚。殊不知,山東在博物館數量方面,一不小心又拿了個全國第一,是名副其實的博物館大省。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山東的博物館記述著齊魯大地的輝煌,承載著齊魯文化的寬廣。不妨借助全省博物館數據來一起走進山東,與齊魯大地的文化展開“近距離對話”。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博物館的建設與當地的歷史資源有著緊密的關系,一般而言歷史資源越豐富,越有支持博物館建設的文物基礎。
而社會要形成良好的博物館文化氛圍,博物館數量以及人均博物館擁有量是個硬指標。2018-2021年山東省博物館數據顯示,山東博物館機構數量穩步上升,從2018年的541家增加至2021年的639家,增長率達18%。
山東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山東全省常住人口約為1.01億人。也就是說,每15萬山東人擁有1家博物館,遠高于全國平均每24.39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的數量。

在博物館中,大家看到的不僅僅是一件件器物,更是文化在歲月中的積淀,可以產生無盡的浪漫想象。
問題來了,博物館內,一定會存有“文物”嗎?
據省文旅廳全省博物館數量統計數據顯示,在博物館性質劃分層面,全省“行業”博物館76家,“文物”博物館177家,“非國有”博物館386家。

沒有館藏歷史文物,那么這些博物館平日展些什么呢?
對全省博物館名稱進行詞頻分析后得知,山東的“民俗”和“酒”最常被搬進博物館。
山東省的“民俗”文化多元燦爛,從這些“民俗”博物館的介紹上來看,不少博物館分布在山東的各縣級市、鎮、村之中。博物館展出的民俗內容,大多是當地的民間技藝和風俗特色。
除了展示民俗,山東省擁有的以“酒”為主題的博物館數量也是力壓全國其他省。山東酒博物館有20家,這似乎印證了“山東人能喝”的大眾印象。
此外,淄博陶瓷是古老的制瓷技藝,淄博是古齊國的都城也是馳名世界的瓷都之一。截至2021年12月,山東共擁有14家“陶瓷”博物館。

山東省是具有光榮傳統的著名革命老區,紅色文化底蘊深厚,革命文物資源豐富。在紀念近現代史跡的博物館中,革命史跡、戰場遺址等主題的博物館在山東這片紅色革命熱土上十分常見。
截至2021年12月,山東革命紀念類博物館共67家。其中,“革命”紀念館12家,“舊址”紀念館、博物館11家,“戰役”紀念館5家,“抗日”紀念館、博物館6家,“紅色文化”博物館6家,“戰爭”紀念館、博物館3家。

山東歷史悠久,素有“孔孟之鄉,禮儀之邦”之稱。歷史上,山東名人輩出,不勝枚舉。“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這幅楹聯出自杜甫《陪李北海宴歷下亭》,不僅僅是濟南,可以說齊魯大地名士多。
古今歷史文化人物(團體)也是博物館的主題之一。
如果僅論紀念個人的博物館,山東有康有為故居紀念館、高鳳翰紀念館、蒲松齡紀念館、王士禛紀念館、墨子紀念館、魯班紀念館、陳介祺故居陳列館、郭味蕖故居陳列館、王盡美烈士紀念館、濟寧市李白紀念館、齊河縣時傳祥紀念館、乳山市馮德英文學館、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傅斯年陳列館、張自忠將軍紀念館(季羨林先生紀念館、張彥青藝術館)、沂南縣諸葛亮紀念館、沂蒙母親王換于紀念館等。

國家文物局山東省2020年博物館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山東博物館共計585家,其中有48家博物館是非免費開放博物館,僅占8%。山東省有九成多的博物館都免費對公眾開放。
2008年以來,國家為了鼓勵大家關注傳統文化,對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予以政策和資金扶持,國家各級博物館陸續免費開放。
今年,中央財政陸續下達山東省2022年度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補助資金山東省(含青島)1.063億元。保持相關經費穩中有增,積極促進全國文博事業發展。
這讓不花錢就能逛博物館這件事在今天實現率非常高。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的力量”。博物館就在身邊,國家政策鼓勵免費開放,何不在閑暇時刻走進博物館用眼睛去觀看、用腿腳去丈量、用心靈去感悟,感受一下博物館里蘊藏的文化力量?
策劃:王學文 代玲玲
數據:張春宇 劉蘭慧
文案:劉蘭慧
設計:耿俊逸
鳴謝單位: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
大眾日報政教新聞采編中心、數據新聞工作室聯合出品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