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點”,不一般!
5月19日上午,濟南、青島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建成開通儀式暨山東省數字經濟 重大項目集中簽約系列活動舉行。省委書記李干杰出席活動,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省委副書記、省長周乃翔講話。活動中,李干杰下達了互聯網骨干直聯點開通指令。

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是網絡互聯互通的關鍵樞紐和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確定的重點任務。濟南、青島直聯點建成開通后,我國國家級骨干直聯點開通數量達到19個,山東省也成為全國唯一一個擁有2個國家級直聯點的“雙樞紐”省份。
當前,國家和地方層面均對數字經濟發展提出了目標,而骨干直聯點又是數字經濟的“底座”。國家層面,“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擴容骨干網互聯節點,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
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夯實實體經濟之基、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聚力數字青島建設”等重要目標。2022年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提出“推動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再上新水平、推動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實現新突破、加快塑造數字化發展新優勢”等具體要求。
推進數字化轉型,數字基礎設施要先行。過去青島沒有骨干直聯點,不同電信運營企業的網絡流量難以在本地直接交換和疏導,需要去省外遠距離繞轉。而繞轉鏈路又過于擁塞,常常導致網絡數據丟包和時延過長,網間互聯互通不暢、網間交換能力不足的問題。
此次骨干直聯點的開通,標志著青島破解了數字經濟發展的一大關鍵瓶頸,省際網間時延、網間丟包率將控制在30ms、0.01%以下,極大提升網間通信速度和質量,為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新基建”發展奠定堅實的網絡基礎。

海爾、海信、澳柯瑪、中船、中車、中國資源衛星等30個項目參加全省數字經濟重大項目簽約活動,總投資約203億元,涵蓋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平臺載體等類別。
在數字經濟這條新賽道的競逐中,青島業已搶占戰略制高點,正描繪更加壯闊的產業圖景。
01、打通數據互聯“信息動脈”
作為國家重要通信樞紐,骨干直聯點最直接的作用是降低跨區域間的流量繞轉、實現流量就地交換,相當于打通數據互聯互通的“信息動脈”和“神經末梢”。

骨干直聯點被各大城市視為發展數字經濟的必爭之地。全國此前已開通的18個骨干直聯點,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成都、武漢、南京、鄭州等地,這些城市都在爭相擴容骨干直聯點建設。此外,合肥和蘭州近期也獲批設立骨干直聯點。
2021年10月29日,工信部批復同意在濟南、青島設立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從獲批到開通僅用半年多時間,青島夯實數字基礎底座的行動力可見一斑。
開通骨干直聯點工程涉及骨干網層面的網內、網間重大調整,通信運營商的網絡系統、傳輸系統、業務系統、機房配套等設施均需要同步改造,投資較大。其中,青島聯通總投資超過1億元,涵蓋了網間互聯、網內調整、網絡安全防護和監測系統配套及動力配套改造等多項內容。青島移動新建3個高規格的200G平臺骨干直連OTN傳輸環路,共鋪放了304公里光纜,實現了跨海大橋橋架30公里光纜鋪設,啟用浮山路數據中心和青云數據中心兩個國家級數據中心為直聯點。
對于青島市民來說,骨干直聯點帶來的最直觀體驗就是上網速度和質量的提高,再也不用為“關鍵時刻”的網絡卡頓而扼腕嘆息。以網絡游戲為例,移動、聯通、電信等不同通信網絡的游戲訪問流量將直接在本地轉接,大幅度降低跨網訪問的延遲,實現網間高質量通信。
當然,骨干直聯點更重要的意義在于推動數字經濟和數字產業發展。
去年底,青島成功創建國家首批“千兆城市”,以5G和千兆光網覆蓋為契機,積極布局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實現城市“慧思考”、社會“慧協同”、產業“慧融合”、設施“慧感知”等數字青島建設。
骨干直聯點所帶來的網絡優勢,將有力助推“雙千兆”網絡融合應用,通過構建高速、智能、泛在的應用生態圈,以工業元宇宙與生活元宇宙等城市數字空間為載體,打造虛擬空間與現實社會深度融合下產業運行和城市生活高度協同的發展范式,助力千兆網絡在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和城市治理各領域的創新應用,為數字中國打造青島樣板。
與此同時,青島將躋身為全國通信網絡核心交換樞紐之一,不僅匯集本地的各類數據信息,還將成為全國數據中轉的樞紐地和集散地,對于青島發展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產業意義重大。
特別是濟南、青島雙節點布局,可實現省內互訪流量不出省,大幅降低省內、省際互訪時延、丟包率等指標,提升用戶訪問體驗,有力推動青島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全省新舊動能轉換。
02、數字經濟迎來迭代發展機遇
骨干直聯點的開通,將成為青島數字經濟能級躍升的重要契機。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被公認為產業體系變革與重構的核心引擎。經過多年發展,當前數字經濟正跨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從產業本身看,新技術的爆炸式發展讓全球數字經濟正呈現智能化、量子化、跨界融合、深度滲透、變革速度指數化等新特征。
例如,當網上購物、網上辦理營業執照等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實現之后,如何更好發揮數據要素的價值就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再如,如何應用數字技術賦能更多產業也是重要突破方向,以新藥研發為例,大數據、人工智能與生物醫藥的融合創新,在縮短研發周期、降低研發成本、提高研發成功率等方面有巨大潛力。
今年以來,疫情反復令企業經營和產業發展都面臨巨大挑戰,這就更需要數字經濟加快提質發展,以此更好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以數字化技術幫助更多中小企業找尋新的增長點從而渡過難關。
機會更青睞有準備的人。經過多年努力,青島在數字經濟上持續蓄力,在多個重要產業領域取得突破式發展。
數字產業上,集成電路產業初步形成了設計、制造、封裝、裝備、材料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全市集成電路產業鏈企業較2016年底增長了6倍,中科院EDA中心青島分中心芯片設計服務平臺、青島芯谷-美國高通-歌爾聯合創新中心、先進封裝技術創新平臺、微納加工測試平臺等一批公共服務平臺建成并運營;搶先布局“元宇宙”,聚集歌爾聲學、小鳥看看、金東、宇科等企業110余家,虛擬現實產業規模超過50億元,成為北方虛擬現實產業重鎮;創新奇智、極視角、高重科技、以薩技術等新銳企業相繼落戶,獲批創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人工智能產業加速破題……
產業數字化上,青島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已形成明顯先發優勢。卡奧斯連續三年蟬聯全國“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首位;累計15個項目獲得國家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立項,中央財政資金支持近4億元,數量和資金額度均居同類城市前列;重點行業累計建成智能工廠52家、數字化車間146間、自動化生產線350個;全市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到57.5%,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88%,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7.2%……
作為具有顛覆性意義的網絡通信基礎設施,骨干直聯點正式開通后,青島數字經濟將迎來迭代式發展,很多過去只能停留在想象中的數字經濟場景和應用將有機會在青島率先落地,青島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前沿新興技術“試驗場”,新興產業發展有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以備受關注的國家“東數西算”戰略為例,骨干直聯點在移動、聯通、電信等三家基礎電信運營商之間新建骨干網樞紐節點,用于疏通全國范圍內網間通信的流量,匯集全國各類數據資源,并提升我市網絡性能、優化網絡結構,這對青島承接“東數西算”戰略,實現算力資源的跨域協調調度,意義重大。
在工業和信息化領域,骨干直聯點將加速推動對時延和丟包率敏感的VR/AR、云計算、物聯網、數字文創等產業在青島集聚發展,并賦能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圍繞企業設計研發、生產制造、運行維護等關鍵環節,充分釋放數據潛力與價值,構建人機物全面互聯的現代生產制造服務體系,不斷提升工業領域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形成更為細化、更為聚焦的應用場景。
03、向9%的目標加速進擊
擁有機遇很重要,但比擁有更重要的是能夠抓住機遇、用好機遇。
不久前出臺的《青島市加快實體經濟振興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為今后3年青島數字經濟的發展錨定了目標和方向——到2024年,青島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要超過9%。
令人欣喜的是,青島已經在數字經濟新一輪大發展上鉚足了干勁,一連串的舉措與行動已經緊鑼密鼓開展起來。
今天會議現場,全市共30個項目參加本次全省數字經濟重大項目簽約活動,總投資約203億元。從這些項目中,青島各行業各領域對數字經濟熱情可見一斑。

項目涵蓋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平臺載體等類別。60個簽約單位中,既有海爾、海信等數字經濟領域資深企業,也有中船、中車、中國資源衛星等大型央企以及動投集團、國信集才、地鐵集團、山東港口、海灣化學等地方國企,還有特來電、訊飛、檸檬豆等民營企業以及西門子等外資企業。此外,中國海洋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等高校也在活動中簽約了數字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萬鏈指數、依愛科技、青島眾業等一批新興的數字經濟企業也參與簽約。
會場外,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的數字經濟重大項目更為青島增添了底氣。
在西海岸新區,京東方物聯網移動顯示端口器件生產基地項目正在進行主體施工。項目總投資81.7億元,占地809畝,建設京東方全球最大的移動顯示模組單體工廠,生產移動顯示系統用平板顯示模組,廣泛應用于手機、顯示器等智能終端,達產后將實現年產中小尺寸顯示模組1.5億片,年產值超100億元。項目還將引入2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業,目前已吸引總投資35億元的中南高科青島光電產業園、總投資30億元的萬達光電智造生產基地落戶。
在嶗山區,歌爾微電子智能傳感器生產基地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具備年產10億只傳感器及微系統模組產品的生產能力,產品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及周邊智能終端、智能穿戴、虛擬/增強現實、智能家居、汽車電子、醫療健康、人工智能以及物聯網等領域;
前幾天剛剛開工的青島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是省內首個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投資約3.9億元,首期具備100P算力,相當于5萬臺高性能PC的算力,將基于人工智能芯片構建的人工智能計算機集群,面向政府、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提供普惠公共算力服務。
……
在積淀最深的工業互聯網領域,青島今年創新提出開展工業互聯網“四新領航”專項行動,將工業互聯網融入“四新經濟”的框架中,進一步深化場景開放等創新打法,推動裝備、原材料、消費品等重點產業領域進行數字化轉型變革。
同時,充分發揮和釋放工業互聯網平臺價值,以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平臺監測區域試點工作為契機,推動各平臺間進行數據共享與功能調用,并采用“組團式”生態模式對外賦能與輸出服務。通過新技術融合、新業態推廣、新模式場景開放、新產業培育,探索形成具有青島特色的工業互聯網產業集群。 未來已來。相信在骨干直聯點的加持下,青島在我國數字經濟的版圖中有望跨越“新一線”,在更前排爭得一席之地。
作者 | 孫欣 周曉峰 編輯 | 疾風

往期精彩內容正在開發,歡迎關注!如果您有意見建議,歡迎發送郵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