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陽區順德居幼兒園的樹蔭下,小四班的孩子們忙著給自己種植的生菜澆水。有人用水泵壓水,有人用竹片組成引水渠,有人用小桶接水,嫻熟的操作中,幾乎沒人弄濕衣褲。因為勞動是日常課程之一,也是幼小銜接能力養成的一部分,孩子們從入園起就參與實踐。“孩子的能力是需要持續培養的,所以幼小銜接不只是幼兒園大班的事情,它貫穿了幼兒三年的課程和活動。”幼兒園園長傅文選說。2016年,順德居幼兒園與近鄰城陽區第二實驗小學結為“幼小科學銜接聯盟”,共同研討確定幼小銜接的方案、課程,并通過“跟蹤式”調研,逐年修訂銜接課程。
“樂創文化”異曲同工,幼小環境“同宗”
在順德居幼兒園后院草坪上,孩子們在帳篷里過家家。“這個區域叫什么?”記者問正在組織幼兒的老師。“問孩子,孩子們會給它們起名,孩子們怎么叫,我們就怎么叫。”老師溫柔并充滿智慧的回答蘊含著幼兒園“葆真養正,樂創生態”的教育理念。這一理念與城陽區第二實驗小學的辦學理念“向陽而立,樂創未來”銜接融合。兩校理念共通在“樂創”二字。
樂高墻上,是孩子們天馬行空的創意天地;竹林山坡間,是孩子們親近自然的社交活動樂園;動物飼養區,是孩子們動手勞動創造生活的生態空間。在園本文化和生態環境的營造上,順德居幼兒園以“樂創”浸潤孩子,也為孩子們入學的“心理準備”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使幼小教師間的思想碰撞有了同頻共振、志同道合的親密感。
疫情前,幼兒園在戶外活動時間采用混齡游戲,大中小班的幼兒一起玩耍,小班的孩子跟著哥哥姐姐共同游戲,大班的孩子在照顧弟弟妹妹時體會到責任感和自信。
“菜單式”聯席共研,銜接課程有目標
為了了解家長和孩子們銜接焦慮的“焦點”所在,順德居幼兒園向家長、孩子發放了調查問卷,并將回收的問題匯總為聯合教研的內容“菜單”。通過“輕重緩急”的分析后,選定研討的主題內容,校、園分組開展研討后,共同分享確定最優化的解決方案。
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幼兒園遵循“以幼兒為本”的原則,基于幼兒的發展定期開展課程實施評價。采取跟蹤畢業生發展的調研方式,獲取修訂銜接課程的依據。如《你好,小學!》主題,幼兒園已經修訂實施了五年,在此基礎上,融合借鑒北京師范大學錢志亮教授提出的入學八大能力:視知覺、聽知覺能力、運動協調、知覺轉換、數學準備、語言溝通、社會適應能力、良好的學習習慣等,追隨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豐富加入了《我是小書迷》主題,細化提升幼兒入學準備的各項能力。
家園校協同發力,銜接理念給家長減壓
幼小銜接是孩子的一個重要人生階段,同樣也是對父母的考驗。在逐年的跟蹤調研過程中,順德居幼兒園的老師們發現,有一種入學焦慮叫“家長焦慮”,主要表現為孩子對自己的小學生活感覺不錯,家長卻憂心忡忡,久而久之,家長的緊張感染到孩子,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幼兒園在大班的第一學期就利用家訪、家長會、專家講座、微信公眾號推送等多種途徑,向家長宣傳“科學銜接”的相關內容。疏解家長的入學焦慮,從而真正實現三方的合力共育。
在幼兒園公眾號上,教家長利用親子游戲培養孩子專注力、社交能力的推送文章簡單易操作。老師們還貼心地配上操作視頻,讓家長在學習的同時接受科學的銜接理念。
“無論小學、幼兒園和家長,三方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都希望我們的孩子是優秀的、出色的,而教育就是要立德樹人、培養優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了這一教育理想,我們將繼續聯合小學、家長一起將‘樂創’協奏曲譜寫出更加美好的未來樂章。”幼兒園園長傅文選說。
幼兒園簡介:
城陽區順德居幼兒園是一所局屬公辦幼兒園,自2014年開園至今已走過8年時光,幼兒園秉承“葆真?養正?樂創?生態”的辦園宗旨,以“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健康成長,在游戲中自主發展”為辦園理念,引領全園師生在幼教路上筑夢前行。幼兒園先后獲得山東省省級示范幼兒園、青島市文明單位標兵、青島市優秀家長學校、青島市語言文字示范校、青島市教師專業化發展學校、全國家長學校建設實驗幼兒園、全國首批足球特色示范幼兒園等稱號。(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黎)
責任編輯:單蓓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