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5月27日訊 近年來,萊西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立足農業產業優勢,堅持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化,以工業化的理念推動農業產業化向縱深發展,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農業現代化發展之路。
炎炎夏日,萊西市店埠鎮5萬畝胡蘿卜國內外市場“掀”起浪頭,產量增、質量優、價格高、市場俏,胡蘿卜超六成出口、產值近八億元。胡蘿卜帶“火”了這個夏天,熱了農民心窩。

5月26日上午,萊西市第九屆店埠胡蘿卜節在店埠鎮文化廣場拉開帷幕,現場活動豐富多彩,節目精彩紛呈,氣氛更是熱鬧非凡,慶祝今年胡蘿卜產業豐產又豐收。
今年來,萊西市聚力打造半島休閑旅游首選地,大力發展休閑康養、通航旅游等現代新興業態,構建了全域旅游發展大格局,打造了一批知名文旅節慶品牌。店埠鎮聚焦“通用航空、現代農業”兩大發展名片,多角度賦能鄉村休閑旅游體驗,不斷叫響“樂在萊西”品牌,逐步形成集通航旅游、低空體驗、生態觀光、鄉村度假、休閑康養于一體的休閑旅游新模式。當前,萊西市正迸發出無限的生機和活力,以胡蘿卜節為“媒”,誠邀鄉村振興“合伙人”,共同譜寫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精彩篇章。

三沽匯流、蔬菜之鄉。活動舉辦地,萊西市店埠鎮地處青島母親河大沽河、小沽河和五沽河交匯處,盛享“中國蔬菜之鄉”的美譽,依靠蔬菜產業的強大優勢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特色上榜“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近年來,這個鎮圍繞深化拓展“萊西經驗”,持續做大做強通用航空、現代農業,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以胡蘿卜節為契機推介店埠蔬菜品牌,展現店埠新風貌,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與休閑旅游開發,著力打造“沽水菜鄉、航空新城”的店埠名片,讓店埠休閑、活力、時尚的形象深入人心。

五月的店埠,處處揮灑著耕耘的汗水,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作為擁有5萬畝胡蘿卜種植基地的蔬菜強鎮,店埠鎮已經連續九年舉辦胡蘿卜節系列活動。胡蘿卜節已成為萊西乃至青島影響力較大的生態農業節會之一,它展現了店埠胡蘿卜“種植廣、質量優、營養多”的特色,展示了店埠人民勤勞致富、干事創業的精神和風貌。
本屆胡蘿卜節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聚焦“通用航空、現代農業”兩大發展名片,多角度賦能鄉村休閑旅游體驗,不斷叫響“樂在萊西”品牌,多角度、多元化打造一場休閑旅游盛會。
線上,依托藍睛、愛青島、青島晚報掌上青島、握得萊西同步線上直播,開展胡蘿卜廣告語線上征集活動,并結合當下火熱的“網紅經濟”,搭上電商快車,邀請多位知名網紅于廣場北側進行現場直播帶貨,助力胡蘿卜產品擴銷。并以胡蘿卜節為契機,吸引更多觀眾通過店埠“三紅”胡蘿卜這一特色品牌,走進店埠、關注店埠、支持店埠,面向全國招募鄉村振興合伙人,招引更多有識之士到店埠投資興業,成為我們店埠鄉村振興的合伙人,共同譜寫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精彩篇章。
活動現場,功夫扇、動感歌舞爭奇斗艷,樂隊精妙絕倫的演奏與歌手激情洋溢的演唱交相呼應;廣場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店埠鎮特產的“三紅”胡蘿卜:皮紅、肉紅、芯紅。據店埠鎮蔬菜產業協會會長耿文善介紹,店埠胡蘿卜除了三紅以及甜度高等特點以外,還具有光滑度高、外形美觀,不分叉等特點,通過科技示范的先進種植技術與當地村民多年的豐富種植經驗相結合,店埠出產的胡蘿卜不僅完全達到無公害蔬菜標準,生產的胡蘿卜超過60%出口。同時,店埠胡蘿卜還以根形整齊均勻、尾部鈍圓不分叉、色澤鮮艷、口感甜脆、品質佳而聞名國內外。
本次胡蘿卜節創新性設置了胡蘿卜形象大使評選活動,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與積極參與的熱情。選拔賽現場16名參賽者,覆蓋各個年齡段,有質樸本真的大叔,有陽光活力、優雅大方的青年人,有天真浪漫的孩子,他們都以各自最佳的演繹方式,帶來了最美的視覺盛宴。最終,經過激烈的角逐,誕生了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以及優秀獎。選拔賽不僅僅是為店埠胡蘿卜選拔形象代言人之外,更重要的是以活動為橋梁,傳播店埠文化,展現店埠魅力。
傳統與新潮相融,傳承與創新碰撞。本屆胡蘿卜節展區根據方位分設“北市聽吆喝,買吃買喝,樂收獲”網紅帶貨區、“西市嘗新鮮,吃好喝好,慶節日”農產品展示區、“南市觀種子,等春盼秋,新希望”種子農資展示區、“東市看農機,巧耕巧種,萬事足”農機展示區及“雄鷹東南飛,新生新產,致未來”的航空行業展示區五部分,為來賓們奉上碩果累累、津津有味、滿載而歸的新體驗。一個個展區展現一個個店埠縮影,正是由于他們的努力、進步,才換來了店埠不斷發展壯大的農業經濟。
“老”節“新”辦,展店埠新風貌。下一步,萊西市店埠鎮將依托店埠機場、青島航空科技職業學院、飛機制造企業集群,構建系統的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生態圈,探索發展低空飛行+農文旅+鄉村體驗的新模式,努力打造青島休閑旅游首選地。同時以本次胡蘿卜節為契機,以文化節慶為抓手,整合文化旅游資源,全力打造“現代農業、航空產業”兩大發展名片,推進農業農村全面發展,切實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共同譜寫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精彩篇章。(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通訊員 遲曉云 李瑞 呂文波 )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