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的青島中加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研發與制造智能化電動機及自動化控制系列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其自主研發的變頻電機一體機,實現了對國外相關技術壁壘的突破,在我國礦用領域市場占有率超過80%,行業排名第一。

工人在中加特線圈智能制造車間流水線上工作 王雪 攝
讓我們走進青島中加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變頻一體機智能工廠,探尋這家西海岸新區本土民營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之路。
“智能工廠是當前經濟數字化轉型的主戰場、主賽道。”在青島中加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宋承林看來,智能工廠將數字化技術與智能裝備進行深度融合,把數據作為重要生產要素,從而創造出特別的競爭力,“這是智能工廠與傳統工廠的最大區別。”
在線圈生產線上,中加特員工史黎黎熟練地操縱著設備。“從前加工72個線圈,需要3個人默契配合干上一整天。現在就不一樣了,我只需站在屏幕前操作一下設備,再做一些簡單的工序就可以了,工作效率提高了6-8倍,勞動強度也減輕不少。”史黎黎笑著說,如今自己和工友們有了更多“精益求精”的時間。
線圈智能制造車間引進德國舒曼全自動機器人,不良品率從過去的近20%,降到了現在的百分之一以下。“作為電機的核心部件,這十分重要。”青島中加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部部長王際春說,智能工廠的打造帶來的是線圈質量的穩定提升,中加特線圈智能制造車間也憑借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超低的不良率成為國內最先進的線圈生產車間。
在焊接車間,從下料、焊接、加工到產品入庫,松下焊接工業機器人助力全流程實現自動化;總裝車間有AGV轉運機器人以及定制工裝;機加工車間有CNC加工中心;工業噴涂生產線有全自動噴涂設備……在中加特的5個生產車間里,“智能化”元素隨處可見。
早在2016年,在行業內名不見經傳的中加特便將眼光投向數字化和智能化。由于行業內可遵循借鑒的成功案例并不多,中加特走了很多彎路,也碰了很多釘子。幸運的是2019年,中加特乘上了西海岸新區數字化建設的“列車”。
2019年9月青島西海岸新區出臺了《關于促進先進制造、科技創新、大數據和信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以下簡稱《政策》),《政策》中提到“組織實施‘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重大示范項目,對于申報成功的企業最高獎補1500萬元”,這對包括中加特在內的很多新區企業來說,都是一場“及時雨”。
除了資金上的扶持,新區還為企業帶來了頂層設計上的啟發。“最初,我們對智能工廠的建設標準認識并不清晰,新區工信部門便積極組織企業到西門子等先進的數字化工廠進行學習,這讓我們真正找到了建設方向。”宋承林感慨道。
中小企業是振興實體經濟的主力軍、科技創新的生力軍,而“專精特新”企業則是中小企業群體的領頭羊,這些企業雖然規模不大,但憑借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優勢,從各自細分賽道、細分領域脫穎而出,有相當一部分已憑借研發創新、拳頭產品,成為行業內的“單項冠軍”或“配套專家”。
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堅持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力的決心和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追求,積極引導中小企業聚焦主業、打造優勢、勇于創新,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涌現出一批極具成長性的企業。截至目前,新區“專精特新”企業達到1121家,其中有21家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王雪 封宇澤)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