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場嘉賓:
從德娟:青島市市南區教育研究中心家庭教育教研員,高級教師,青島市中小學學科帶頭人、青島市教學能手、青島市青年教師優秀專業人才
徐立巖:青島文正小學副校長,一級教師,青島市優秀班主任、青島市教學能手
托管班該報校內還是校外?
問題一:孩子今年剛上小學,想給孩子報個課后托管,是報學校的免費托管,還是報校外托管好呢?
徐立巖:學校免費托管解決的就是放學后學生到哪里去的問題,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家長把孩子放在學校的免費托管班里,安全系數高,非常放心。但是,學校托管結束的時間按規定“每天結束時間不早于下午5:00,對家庭按時接送仍有困難的學生,要將免費托管延時至下午5:30”,對于工作較繁忙,不能按時接孩子的家長來說,可以選擇校外托管,現在校外托管的監控機制非常完善,正規的校外托管機構老師的素質也在逐年提高,家長們也大可放心選擇適合自己和孩子實際情況的托管機構。
孩子做事愛拖拉怎么辦?
問題二:開學至今,孩子每天從起床、洗漱、吃飯、出門到放學回家寫作業、上床睡覺,都是磨磨蹭蹭,非得吼他半天才能奏效,我該拿“拖延娃”孩子怎么辦?
徐立巖:家長們要給孩子一個緩沖的時間,讓孩子逐漸恢復時間自主管理的能力。沒有天生喜歡拖拉低效的孩子,只有用錯方法的父母。你越是嘮叨得厲害,孩子越不知所措,甚至會出現犟嘴、哭鬧的現象,家長們可以和孩子制定一個小約定,將所要做的事情具體化,變成一個個小目標,每個目標和孩子商定大約多長時間完成,然后就鼓勵孩子按時完成,這個階段最關鍵的就是家長在旁邊不停地鼓勵與贊賞,讓孩子感受到管理好時間的成功感,這樣孩子就提高了做事情的效率,自然就將這種效率帶到了學習中。所以說改善“拖延娃”最好的辦法就是從改善家長的急躁、焦慮開始。
孩子剛上學要求換同桌
問題三:孩子上小學一年級,說不喜歡自己的同桌,要求換同桌,孩子的想法我一直猶豫是否該跟老師說,處理同桌關系家長該怎么做?
徐立巖:剛上學的孩子出現此類情況很正常,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學會和同學和諧相處的辦法,比如每天回家和孩子交流交流在學校里發生的最開心的事情,讓孩子感受到在學校里和老師、同學相處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慢慢引導孩子發現同桌的優點??梢院桶嘀魅卫蠋煖贤ǎㄗh班級開展“夸夸我的同學”活動,家長、將是兩個層面引導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進行同伴認同感的培養,引導孩子們之間相互賞識、夸贊,對對方產生良好的認知,能夠為進一步建立朋友關系奠定良好基礎。
孩子回家說同學掐了他
問題四: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性格比較內向,但孩子的同桌比較調皮,最近孩子回來說同桌掐他,家長該如何處理孩子的這類問題?
從德娟:一年級孩子的人際交往模式與成人不同,他們交朋友都是通過各種玩耍甚至打鬧方式進行的,也就是說,一年級孩子的交友標準是“玩伴”,只要能夠一起玩,我們就是好朋友,因此,這種人際關系模式很不穩定,他們會頻繁更換“好朋友”。此外,男孩和女孩在玩耍方式上本身存在差異,女孩普遍以“靜”的游戲為主,男孩則以“動”為主。如果一個男孩很希望和一個女孩玩,也會習慣性用男孩的方式進行人際交往,女孩就很難適應這種方式。家長要先了解一下同桌孩子的動機再做理性處理決定。如果受傷的頻率較多,家長也一定要與老師及時溝通,家校合力,一起幫助孩子解決困惑。
各校學習進度有差別怎么看?
問題五:我是位一年級孩子的家長,我發現各區學校家庭作業布置數量不同,教學進度也不同,這種差異會使家長形成焦慮,這個時候應該怎么辦?
從德娟:這實際上是作業差異化問題給家長帶來的焦慮,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談論“別人家的孩子”相關話題,很多家長也都知道,這樣對比的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是弊端多多的,同樣,“別的區的教育”亦是如此。
正如每個家庭的教育目標和方式都會有所不同,同樣,每個區的教育模式和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相同的是,各區教育局都是有明確的教育目標的,都是本著為孩子長遠發展而努力著。因此,智慧的家長會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針對性做好孩子的教育、成長和發展規劃,而焦慮的家長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您的家庭教育目標。家長要充分相信學校、老師的專業性。不能簡單的將作業量與學習質量劃等號。如果遇到作業多的情況發生,可以及時與任課老師進行溝通,了解孩子近期學習的具體情況。
怎樣有效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
問題六:對于電子產品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讓孩子既能用電子產品為其服務,又不受其影響。
從德娟:通常情況下,對電子產品產生依賴的青少年,是因為逃避生活中的某些心理缺失,通過電子產品進行心理補償。這樣的孩子,首先需要處理的是心理教育問題,而非電子產品本身的錯誤。建議這位家長可以采用定期召開家庭會議的方式。使用的時間段、使用的用途、電子產品使用的地點、電子產品使用意義和價值,針對以上統計數據,與孩子一起研究使用電子產品的利與弊。提醒家長注意的是,每次會議不要搞成家庭批斗會,每次會議要真正解決問題,助推不良現象的認知和改進。制定合理使用電子設備的具體時間進行監督管理,在孩子充分理解家長良苦用心的基礎上,與孩子約定好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頻率與安全距離等,可以采用使用電子設備打卡的形式,嚴格遵守適當予以獎勵。(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宋振濤)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