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愛迪學校,李滄教育版圖上一個新的九年一貫制民辦學校。建校三年多來,憑借嶄新的理念和獨特的風格,贏得了學生的喜愛,贏得了家長的信賴。
2022年年初,愛迪翻開了品質立校的全新篇章,初中部引進北京清華附中的教育智慧,為初中部制定了注重內涵品質樹立特色優勢的改革行動計劃。小學部在常年深耕教學和管理一線的王秋紅校長帶領下,展開特色發展的新規劃。半年間,愛迪學校全體教師意氣風發,學校呈現出蓬勃向上的新氣象。
守初心,愛迪始終信仰腳踏實地
在理念頻出的變革時代,愛迪沒有選擇浮躁,而是堅守教壇凈土的安靜。愛迪更為看重學校是學生的學校,是一切圍繞學生成長而設立的空間,是提供學生發展所需全部營養的平臺。
在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隨時給予學生成長的鼓勵,在教育教學的每一處環節關注所有的學生,這是愛迪學校的初心。在愛迪,每個孩子享受著公平和優質的教育。在愛迪,一切工作始終錨定“立德樹人,教書育人”。在愛迪,學校領導、干部和所有的教師、職工,腳踏實地,兢兢業業,認真對待學生和家長的每一份信任和寄托。
重人文,打造德能雙高的師資隊伍
九年一貫,從懵懂童年到青春少年,是花季,是詩歌與陽光的最美年華。要讓學生實現星辰大海的理想,必須有能夠帶領和陪伴學生腳踏實地追逐夢想的教師團隊。
愛迪學校在2021年開始加大了名師引進的力度,小學各個學科分別有青島市級優秀教師或學科帶頭人領銜,重視教研集備,重視教師培訓和比武考核,加快了年輕教師的成長速度,各個學科組和年級組都順利實現了骨干教師的均衡分布和帶動作用的最大發揮。
初中部直接引進了北京清華附中白沁文校長的管理團隊,對內建立起了以班級工作組形式的教師協作團隊,對外與格蘭德教育集團實現全面對接,并且面向全國積極引進優秀教師,為一生一策的分層次教學和輔導以及初中部三年改革規劃儲備充分的師資保障。
小班化,保障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愛迪自建校以來,絕對的小班化成為獨具的優勢,未來也將繼續堅持。
小班化,是真正實現因材施教的前提基礎,愛迪的學生成長分析和教學質量分析,是具體到每一個學生,具體到學生的全部。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需求,小班化提供了獨有的個性發展、多元發展的支撐。
初中部參照先進經驗,將一生一策的分層次學業指導落實到了與學生學業生涯規劃和全員育人導師制的有機結合,主輔修教室的硬件支持和班級工作組教師的配合施教,不僅令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有所收獲,而且充分實現了在校期間的提優補差。
向未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需求
素質教育發展的最大挑戰,在于面對每個孩子差異化的個性特征和發展需求,學校教師能精準有效地回應。深研中高考改革和國家強基計劃等未來人才培養的全新要求,借助2022年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愛迪以科研結合校本實踐,圍繞學生的強根筑基和主動發展下足了功夫:
國家課程,抓住“核心素養”的培養提高課堂質量;地方課程,將教育資源內化,專注培養學生道德素養和學識素養;校本課程,借助以往優勢升級一系列特色課程:實踐類、體育類、藝術類、科技類,多達30余門校本課程構成了豐富的“五育并舉”的資源海洋,今年起又全新開發了校園農場的勞動實踐基地,初中部開展了系列化的自然科學學科的小初銜接和初中校本實驗課程。
“我在、我能、我行、我優”,陽光自信寫在每一個愛迪生的臉上。
共成長,讓學生和教師都獲得進步
愛迪,從來不惟分數論英雄,更關注的,是成長,而不只是成績。所有愛迪的老師,都知道每個學生的成長理想,和每個家庭的成才期望。
學校的教師隊伍同樣需要培養,找準教師職業發展和提升的路徑,發揮名校長和學科帶頭人的引領作用,在實踐中鼓勵并推動了老中青三代教師的不斷學習和進步。
2022年,來自北京清華附中的白沁文校長,與初中部干部教師一起圍繞著小班化教學的校本特色開始了全新的教育教學改革;躬耕育人一線的王秋紅校長,與小學部的全體教師開展“特色與品質”專題提升工程,名校長率先示范,走進教室,走進學生中,聆聽,傾聽,和藹如化雨春風。
愛迪教師隊伍中研究生學歷占到半數以上,不乏省市級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學科帶頭人和青年拔尖人才,他們更是辛勤奉獻,秉持教育初心。一所學校之所以為名校,非大樓也,大師之謂也;一名教師之所以為名師,非盛名也,是甘做學生成才的鋪路基石。
人文化成,和諧共長,愛迪是一座真正實現了師生共成長的校園。
質量為本,科研振興。初中部基于小班化特色的“生涯規劃+一生一策”的因材施教分層次輔導提升策略,已在激發學生內驅力、精準實施靶向式優勢提升等方面取得實效,各年級學生質量檢測成績進步明顯,部分學科已經形成了與強校抗衡的優勢。小學部深挖師資與課程潛力,做足向課堂要質量的同時,完善課程體系,向著實施多元育人和助推全面發展的高平臺穩步上升。
專家治校,名師執教。新的一年里,愛迪擁有了更多的名家名師,不僅名副其實,而且時刻站在學生身旁,亦師亦友,他們是愛迪學校向名校、強校邁進的不竭動力。(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黎)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