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丟失電子耳蝸,即墨市民張先生撥打熱線求助。事情發生在6月14日中午,患有先天性耳聾的即墨區實驗三小四年級女生張雨(化名)不慎丟失電子耳蝸,張雨的父親撥打熱線求助,隨后,記者在視頻號等新媒體上轉發了消息,張先生也在朋友圈發出求助。消息傳開后,即墨熱心市民、學校師生、派出所民警和眾多媒體先后加入了這場愛心尋找。15日,記者采訪得知,民警通過監控鎖定了丟失的位置,但截至發稿時,電子耳蝸仍未找到。希望撿到電子耳蝸或知道其下落的市民盡快聯絡記者,幫助孩子找回“聽力”。

孩子佩戴電子耳蝸的照片
孩子“失聲”急需幫助
6月14日中午,患有先天性耳聾的張雨去上托管班。因為下雨,為了保護設備,她把電子耳蝸摘下來裝進了袋子,結果在路上不慎丟失。沒有了電子耳蝸,張雨聽不到任何聲音。 “電子耳蝸是放在雨衣袋子里丟失的。雨衣袋子里還裝有卷子和作業記錄本,卷子上寫有孩子的學校、姓名和班級等具體信息,希望好心人撿到后及時歸還。 ”得知女兒的電子耳蝸不慎丟失,張雨的父親第一時間來到現場尋找。尋找無果后,他撥打熱線求助,并在微信朋友圈里發出了尋物信息。很快,一場愛心尋找接力在即墨市民中展開。

孩子的電子耳蝸
“派出所的民警調出了學校附近的監控,遺憾的是雖然在監控里查到了孩子丟失電子耳蝸的大致位置,但碰巧有一個監控發生了故障,最終還是沒能找到確切線索。 ”張先生告訴記者,即墨許多市民轉發了他的求助信息,從14日晚上開始一直到15日下午,他的手機幾乎成了一部熱線電話,許多好心人紛紛提供信息,學校師生和派出所民警也在幫助尋找……這場愛的接力,讓張先生一家人十分感動。
電子耳蝸價格昂貴
“直到現在為止,電子耳蝸還沒有找到。沒有了這個助聽器,孩子無法正常上課。”昨天晚上,張先生告訴記者,女兒今年11歲,在即墨區實驗三小四年級就讀。女兒患有先天性耳聾,在1歲時通過手術植入了電子耳蝸。手術后,孩子媽媽帶著孩子在專業語訓機構訓練了5年之久,最終孩子在電子耳蝸和語訓老師的幫助下,慢慢學會聆聽聲音和說話。“電子耳蝸的費用再加手術費不是一個小數目,我們夫妻倆每個月的收入加起來只有6000多元。但是所有的苦和累都在孩子說出第一句話那一刻釋然了,看著孩子慢慢長大,覺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張先生說,他在即墨一家服裝廠上班,妻子因為要陪孩子做聽力康復練習,平時只能打點零工。本來就收入不多的家庭,承擔不起再買一個電子耳蝸的費用。事情發生后,孩子什么也聽不見,一直在家無法上學。因為電子耳蝸是配套使用的,對其他人毫無用處,希望撿到或知道線索的市民,撥打熱線82888000或張先生的電話18561860990進行聯絡。(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康曉歡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