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16日訊 萊西市深化拓展“萊西經驗”,順應新時代農村發展需要,因地制宜、精準發力,充分發揮“第一書記”資源優勢,通過強班子、興產業、夯實基礎等措施,構建發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務融合的“一統領三融合”工作體系,引領鄉村振興加速跑,讓百姓收獲滿滿幸福。
產業興則鄉村興。萊西市派駐馬連莊鎮洼子新村下洼自然村第一書記戴振海剛一入村,就帶領村干部一起走街串戶、深入田間地頭,走訪調研村莊發展、村民收入等情況。經了解,下洼自然村共有村民400多戶,有近一半的村民以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為主,部分村民零星發展大梨、草莓等水果種植。多年來,傳統、單一、零散的種植模式,導致村莊產業基礎薄弱,村集體收入為零、村民收入不高,嚴重制約了村莊的發展。面對這一現狀,如何增加村集體收入,帶領村民共同致富,成為戴振海首要解決的一個難題。
連日來,戴振海每天與村干部、村民代表外出學習考察、探索新的種植、經營模式,經反復研究論證,最終確定了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高效農業,規模化種植草莓西紅柿的產業振興思路。戴振海介紹:“我們從上級爭取100萬元資金成立合作社,投入建設10個左右草莓西紅柿大棚,帶動村集體發展的同時,引導周邊村民一起種植,增加農民收入。”
有了第一書記的大力幫扶支持,村黨支部一班人對村莊未來發展增強了信心。紛紛表示,將積極配合好第一書記工作,協調做好配套服務,推進項目快速落地,早見成效。“我們計劃把村東五六十畝地,規劃發展高效農業示范區,積極做好水電等配套服務。投資建起大棚后,百分之三十給村集體,百分之三十給老百姓入股分工,百分之四十留作合作社運營,讓村集體有持續造血功能。”洼子新村下洼自然村第一網格黨支部書記徐瑞東說。
據了解,為持續深化拓展“萊西經驗”,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抓好“五個振興”,促進共同富裕,今年萊西市選派24名基層經驗豐富的第一書記,助力幫扶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建設打造。與此同時,創新隊伍管理,在全市12處鎮街分別成立駐村第一書記臨時黨支部,并組織與省派黨建工作隊、青島市派鄉村振興工作隊、青選書記等駐村幫扶隊伍加強交流,強化橫向聯系,發揮“1+1>2”的疊加效應,形成工作合力。積極做好駐村隊伍履職跟蹤、工作備案、督促調度等常態化管理工作,細化駐村任職工作9項制度,突出考核導向,激發駐村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青島市派駐洼子新村第一書記襲聰說:“省、青島市、萊西市三級駐村幫扶干部目標都是一致的,我們經常開碰頭會一起交流,資源整合、優勢放大,能夠更好地服務村莊發展。”

省、青島市、萊西市三級駐村幫扶干部碰頭會。
近期,正是萊西市馬連莊鎮瓜果蔬菜集中上市時間,為幫助農產品進一步拓展銷售渠道,助力農民增收,山東省、青島市、萊西市三級派駐馬連莊幫扶隊伍成員,共同走進河崖紅色教育基地,研究探索依托紅色文化資源,發展“旅游+農業”新模式,打造農旅一體新業態。“我們打算重點發展第三產業,在這里打造一個百年集市和特色農產品銷售平臺,讓綠水青山的潛在資源,變成實實在在的金山銀山。另外,進一步提高河崖紅色教育基地的知名度,讓更多的人到這里來參觀、旅游,體驗膠東農村最淳樸的味道,帶動當地老百姓在家門口就業,通過第三產業的發展,增收致富。”省派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隊洼子新村工作組組長蘇玉亭介紹。

駐村干部研究探索“旅游+農業”新模式。
萊西市農業農村資源豐富,是青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陣地。今年以來,萊西市持續深化“萊西經驗”,立足建設膠東半島次中心城市,大力實施“南強、中優、北美”戰略,全力打造鄉村振興樣板區。以黨建統領促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賦予“萊西經驗”新的時代內涵,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持續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高質高效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品牌農業,不斷拓展延伸農業產業鏈,不斷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風景秀麗的萊西風光。
同時,萊西市借助地處青島、煙臺、濰坊、威海四市之間,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國第三批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示范基地等優勢,在全市開放100個村莊,面向全國招募“鄉村振興合伙人”,通過資金合作、產業轉移、技術入股、專業服務等方式,加入萊西“鄉村振興合伙人隊伍”。“萊”日可期,“西”望無限!萊西市誠邀各界、攜手而行,共同繪就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新畫卷!(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通訊員 程強 李學)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