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9日訊 近日,即墨區印發實施《即墨區農業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2年)》,根據該規劃,到2022年,即墨區現代農業三大體系更加完善,農業現代化取得顯著進展,基本形成科學技術先進、物質裝備優良、組織方式高效、經營主體集約、農產品市場繁榮的可持續發展新格局。其中,到2022年,即墨農業科技貢獻率將達到71%,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將達到98.5%。
即墨區農業產業功能結構為“兩帶五區多集群”。兩帶為大沽河現代農業發展帶、海洋漁業發展帶,五區包含西部種子蔬菜區、北部糧油畜牧區、中部花卉中藥材區、東部果茶薯芋區、南部物流加工區。多集群主要指即墨區多個農業產業園、規模化種植集群等。
《規劃》確定,即墨農業產業將實施三產融合發展模式,并通過“五化”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以三產融合發展為實施路徑,分區實施、因地制宜,將“一二三”“二一三”“三二一”三種融合模式分區位落實。
以一產業為主導的“一二三”融合模式。大沽河段泊嵐鎮、移風店鎮區域、金口鎮、靈山街道、藍谷高新區等區域以糧食蔬菜種子、花卉中草藥為基礎,大力發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由一產帶動二產和三產發展,在一產的基礎上,促進二產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帶動三產發展。以農業為基礎,向農產品加工業、農村服務業順向融合的方式,如興辦產地加工業、建立農產品直銷店、發展農業旅游。
以二產加工為主導的“二一三”融合發展模式。二產帶動三產,以三產拉動一產,一產為二產、三產提供物質基礎保障,實現二產為主導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二產的發展,向上需要以一產為基礎的原材料供給,向下需要配套性服務業及支持性服務業。藍村街道及北安街道等工業基礎雄厚的鎮街應加大這種模式的開發。
以三產為主導的“三二一”融合發展模式。以三產帶動二產,三產二產拉動一產,構建完善的產業鏈體系,實現三產帶動一產和二產的融合發展。藍村街道、大信街道等依托國際陸港、綜合保稅區、東方鼎信等平臺,大力發展物流電商為主的“三二一”融合發展模式。青島藍色硅谷等地依托海洋科研科技手段,大力發展“三二一”融合發展模式。
“五化”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即以土地規模化、組織企業化、技術現代化、服務專業化、經營市場化為路徑,推進產業向園區化集中,加快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萌)
責任編輯: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