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剛過,南下上海“求學”的青島專業實訓干部就啟程了。
10月9日早上八點,青島駛向上海虹橋的G232次列車即將出發。站臺廣場上,青島第二批153名赴上海專業實訓干部合影、誓師之后踏上南下的列車,正式進入“上海時間”。
行囊中雖是“針頭線腦”的生活瑣記,肩膀上卻是學習上海現代服務業與錘煉“三化一型”素質能力的責任與擔當。
1、肩負使命“學”
10月9日雖然是青島第二批赴上海專業實訓干部正式啟程日期,但與第一批的交接工作,其實早在國慶之前就已經開始。
9月21日,青島第二批赴上海專業實訓干部“課堂培訓”正式開班,不僅有來自上海等地的著名專家、學者介紹了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先進經驗,第一批赴上海專業實訓隊臨時黨支部書記王孝芝,也將在上海專業實訓的種種進行了分享。
尤其是9月26日、27日,兩批實訓隊班委成員在上海正式交接,首批專業實訓干部把看到的、學到的上海經驗與做法,及時“傳經送寶”,讓第二批專業實訓干部更快融入上海、更快感悟提升。
在規模上,第二批專業實訓隊擴大到153人,時間延長至100天,實訓單位拓展到63家。人員雖然進行了輪換,但是專業實訓干部們承擔的工作仍將繼續,青島“以開放促進創新、以創新倒逼改革”的魄力與決心也由此可見。
作為領隊,第二批赴上海專業實訓隊臨時黨總支書記郝偉倍感責任重大:“接過‘接力棒’,我們153名干部一定要在向第一批認真學習理念、精神、經驗、打法的同時,通過深思細悟,認真領會上海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經驗,培養專家眼光,提升專業素質,爭取學到精髓、悟出真諦、干到實處,努力為青島現代服務業發展多提‘金點子’,多出‘好主意’,奮力跑出更加精彩的一棒。”
2、帶著問題“悟”
雙節長假,不少專業實訓干部都沒有閑著,他們結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已經想好了“問題”,準備前往現代服務業發展處于全國乃至全球最前沿的上海尋找“答案”。
學習上海現代服務業,核心是聚焦資本金融、航運貿易、高科技服務、文化旅游和商務服務五大領域,這既是上海打造“五大中心”“四大品牌”的核心要素,同時也是青島推動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
身臨其境,體悟上海,感受上海。上海如何通過現代服務業更好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和提升全球資源要素集聚能力,背后的機理是什么、穴位在哪里;青滬現代服務業合作發展有何契合點,如何為青島現代服務業發展鏈接整合更多資源;如何學習借鑒上海“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的工作思路,敢于打破條條框框,推進制度創新,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保持青島工業互聯網發展優勢,加快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上海高度包容的營商環境,怎樣讓企業家感到舒服,讓年輕人實現自我價值;一流的城市必定有一流的治理,上海如何通過城市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來提升國際大都市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在出發之前,類似這樣的“疑問”,不僅出現在大大小小的討論會上,還成為專業實訓干部的研究課題,準備在申城未來的100天“礪劍”。
3、貼近實際“變”
體悟實訓向深里做,往專業走,目的即是強化學習提升,克服“本領恐慌”,解決干部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重點、難點、痛點、堵點,是在貼近實際中求“變”,錘煉“三化一型”的目標一以貫之。
首批赴上海專業實訓期間,由于時間緊、人員少,文化旅游板塊涉及相對較少,第二批專業實訓干部接過“接力棒”后,就在思索如何在文化旅游上破題。
第二批赴上海專業實訓隊臨時黨總支副書記蔡全記,除提前籌劃部分實訓準備工作外,出發前還專題召開了關于文旅課題的討論會,與部分實訓隊員共同初步策劃了三個方面的文旅課題:一是借鑒上海經驗,探討發展青島文化新業態的路徑和措施;二是學習上海招引大項目的體制機制,推動青島文旅大項目的策劃招引;三是探求發展青島文化創意園區的思路和方法。
上海是全國科技創新的中心,就職于青島藍谷管理局,馬上進入上海科學技術交流中心進行專業實訓的干部顏成霞,也在思考著學習上海在國內外科技合作交流、平臺搭建、科技成果轉化以及服務科技企業等方面的經驗做法,學以致用,服務藍谷乃至青島科技創新工作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批專業實訓隊“擴編”,還有5位民營企業家。青建集團股份公司副總裁李長江,前往的實訓單位是綠地大基建集團有限公司,能夠前往建筑業的頭部企業學習交流,在更廣闊空間了解資源配置的市場邏輯,這讓他興奮不已:“打開眼界、打開思路,對接資本、對接市場,希望在上海這個更先進、更開放、更前沿的市場環境中,直接觸摸資本力量,助力青島建筑業發展提質、增效。”
身未至,心已遠。相信,第二棒一定能夠跑出不一樣的精彩!
作者 | 胡相洋 編輯 | 疾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