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清運成本高、消納場所少,轉化利用率低等原因,建筑垃圾成為城市治理的“燙手山芋”,違規運輸、隨意傾倒等現象屢屢出現,極易引發占用土地、污染環境、影響市容等負面反應。
2020年8月11日,青島日報刊發《監管漏“治” 多年成“山”》報道,反映膠州市少海濕地附近建筑垃圾長期無人清理問題。近日,記者回訪發現,該處堆放的建筑垃圾已被清理,少海濕地周邊環境大為提升。
近日,記者前往膠州市香港路、站前大道路口探訪看到,香港路北側有大片尚未完工的歐式風格建筑。周圍居民介紹,該項目停工多年,此前,項目的空地上堆放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夏季散發臭味,滋生大量蚊蠅,附近居民都不敢開窗。
記者在現場看到,該項目工地內堆放的建筑垃圾已經被徹底清理,部分回填土堆覆蓋著密目網,防止揚塵污染。靠近少海濕地的地面已經平整。青島大沽河省級生態旅游度假區管理委員會正在組織招商,待招商項目確定后進一步開發建設。
記者獲悉,報道刊發后,大沽河省級生態旅游度假區管理委員會責成相關施工單位立即整改,清理建筑垃圾,對回填土重新覆蓋,確保無揚塵現象發生。相關單位加強日常管理,嚴禁生活垃圾亂傾倒行為。大沽河管委成立由綜合執法、公安、管委、社會綜合管理大隊、保安組成的聯合執法隊伍,加強巡查值守。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邱正 文/圖/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