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24日訊 記者從海灣集團獲悉,青島海灣集團有限公司被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確定為國企改革“雙百行動”企業以來,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重大決策部署,牢牢把握青島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契機,從完善企業現代化治理、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等方面深化改革,企業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2021年,青島海灣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74.62億元,同比增長87%;利潤總額32.1億元,同比增長224%,主要經營指標再創歷史新高。
構建現代企業治理體系
青島海灣集團聚焦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加快構建現代企業治理體系。

堅持黨建統領全局。通過“黨建進章程”的全面覆蓋、“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全面落實以及“第一議題”制度的全面實施,進一步明確黨組織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切實保障了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重要作用的充分發揮。
厘清權責與邊界。結合企業實際,集團先后修訂完善12項各治理主體議事規則、議事清單等制度文件,細化黨委會、董事會、經理層的職責權限,構建起多維度的制度體系,確保了各治理主體行權履職的不缺位、不錯位、不越位。

確保董事會規范運作。青島海灣集團從董事會運行規范性和有效性著手,圍繞健全制度、建優機制、建強隊伍目標,加快推進董事會“六項職權”落實落細,制定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管理制度和報告制度,董事會專門委員會以及外部董事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好”,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現代企業治理體系基本成型。
對標一流做強做優主業
搬遷轉型筑起化工產業新高地。自2010年以來,青島海灣集團搶抓老城區企業環保搬遷契機,把企業搬遷與轉型升級相結合,歷時7年、累計投資150余億元,打造了兩個全新的現代化工產業基地,走出了傳統產業不傳統發展之路,被中石化聯合會評為“十三五”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典型。較搬遷前,企業裝備自動化水平大幅提高,各項指標大幅度優化,其中,萬元產值綜合能耗下降75%,員工人數減少62%,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了10倍以上。
堅持“雙輪驅動”強化創新賦能。依托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工程研究中心等10余個國家和省市級創新平臺,圍繞共性基礎研究、產品應用研究、科技成果轉化等關鍵點,青島海灣集團在引進高層次專業創新人才的同時,拓展與高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不斷加大自主創新和協同創新力度,各項創新工作取得豐碩成果,到目前為止,海灣集團參與制定修訂國家、行業標準66項,累計獲得有效專利172項,多個項目列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優選項目。
瞄準高端持續優化產業鏈布局。堅持“橫向耦合、縱向延伸、循環鏈接”原則,在搬遷項目規模化投產基礎上,青島海灣集團瞄準高端化工,著力推進“補鏈延鏈強鏈”工程,全力做大做強“氯堿、乙烯基聚合物、硅化物、復合新材料”等四條優勢產業鏈;預計“十四五”末,企業主導產品乙烯法聚氯乙烯產能達到120萬噸/年,將位列國內行業第一,聚苯乙烯、環氧樹脂等一批高端增量項目也將形成較強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企業主業實現從基礎化工原材料向高端新材料領域的跨越。
推進混改上市引“增量”
在做強做優企業主業的同時,青島海灣集團把“高匹配度、高認同感、高協同性”作為硬性條件,面向市場尋找優勢互補、融合共進的戰略投資者,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2021年11月,青島海灣集團核心子企業青島海灣化學有限公司成功引入“國改雙百發展基金”和一家外資戰略投資者,釋放股權比例13%,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成功注入五大增量。
資本增量。募集資金總額超過13億元,全部用于企業“補鏈延鏈強鏈”工程,助推產業鏈向高端化工新材料領域拓展延伸。
管理增量。保持國有資本絕對控股的前提下,企業以股權關系為基礎、以派出董事為依托,建立健全了全新治理體制。
市場增量。依托外資戰投的海外生產基地和營銷網絡,加快企業探索橫向聯合、縱向延伸的發展新路。
品牌增量。憑借戰投豐富的全球化采購、供應鏈管理實踐經驗,推動主導產品產能輸出,進一步擴大國際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人才增量。混改同步實施員工持股計劃,實現了關鍵崗位經營管理人員、科研人員、業務骨干與企業的深度綁定,員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全面激發,企業向心力和凝聚力日益增強。
下一步,海灣集團將積極推進混改后的海灣化學IPO上市,并以此帶動集團深入混改,最終實現集團整體上市。(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偉)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