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品牌強省、文化強省,山東找到一條新路子。
6月26日晚開幕的2022山東省旅游發展大會上,“山東手造”將“C位”亮相。大會重要板塊之一的“山東手造 濟寧好禮”文創旅游商品展,精選了全省16市的優質手造商品、非遺項目進行現場集中展示、展演,全面宣傳山東手造商品,打響山東手造品牌。
日前,“山東手造·優選100”遴選活動結果完成公示。首批100家“山東手造”的優質單位,以及100家提名單位亮相。
作為“山東手造”推進工程一項基礎性工作,“山東手造·優選100”首批名單的出爐,意味著“山東手造”這一文化創意品牌建設邁出了關鍵性一大步。

“手造”者,“手制”也。
山東是農業大省、文化大省,擁有豐富的非遺文化、民間工藝、傳統產業資源:膠東花餑餑、濰坊風箏、煙臺剪紙、臨沂煎餅……“山東手造”蘊藏大量中華傳統文明的瑰寶,孕育著無限廣闊的產業“藍?!?。
對于傳統瑰寶,最好的傳承方式就是創新發展;面對產業“藍海”,最好的選擇就是躬身入局。在文創產業、品牌實力上還不夠強大的山東,亟需破題。
2022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擦亮“山東手造”品牌。緊接著,山東高效推進,圍繞手造業展開一系列破題行動。
青島有豐富的非遺項目資源,鳥籠子、魚榼子、編竹篾,甚至是多姿多彩的膠東大饅頭,一件件實用性極強的老物件,凝聚了先民們的智慧與對美的追求;這里更有較高的產業化水平,許多技藝經過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傳承發展,愈發成了一門門好生意。
此次“山東手造·優選100”首批名單中,青島有9個單位入選,代表產品涉及鳥籠、竹制品、貝雕工藝品、家飾用品、發飾品、啤酒文創、麥草畫、草編包、漆器工藝品等青島特色手造品類;還有5個企業獲提名,代表產品也極具青島特色,包括田橫硯、嶗山茶、李墨藥墨等。

這14家單位入選,不僅展示了青島文創實力、肩負樣本帶動作用,也為城市手造產業做大做強提供新的可能。
入選“山東手造·優選100”的青島項目亮相2022山東省旅游發展大會,33件文創旅游商品參加山東手造主題文創旅游商品展,充分展現“山東手造·青島有禮”品牌魅力和青島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最新實踐。
01、“手造沃土”,大有可為
手造,顧名思義就是手工制造,也被稱為手作。
手造千百年來流傳于民間,從衣食住行到文化健康,從口口相傳的民間文藝到從小習得的傳統技藝,它們凝結了集體的智慧和生活的美學,通過一代又一代傳承至今。
它們中,有的作為文化代言人屢屢登上大雅之堂,如走進世博會的萊蕪錫雕,先后亮相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巨野工筆牡丹畫等;有的發展成了當地的特色優勢產業,比如占全球風箏生產總量逾70%的濰坊風箏,外貿業務遍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臨沭柳編等;也有的乘借移動互聯網東風成了“網紅”,僅僅被李子柒帶火的爆款手造就有非遺蜀繡、蘇造醬、桃花酒……

今時今日,手造愈發被各界重視,國家、城市、企業乃至手藝人達成共識:手造既是傳統文化需要傳承,更是一門產業需要創新發展。
一方面,快節奏的時代背景下,手作風潮在城市中悄然崛起,成為不少人追求的慢生活方式,一個可觀的消費市場、產業“藍?!鼻娜徽Q生。
另一方面,作為文創產業的重要載體,手造不僅本身是個前景廣闊的新經濟產業,還能對各行各業進行賦能。
通常,手造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其中包含豐富的文化賦能元素,對城市來說,可以成為富有影響力、衍生力和傳播力的“文化IP”。而無論是紡織服裝等傳統制造業,還是短視頻、動漫、手游等新興產業,用好“文化IP”,就能極大地增加產品的文化標識度,增加文化附加值。
發展手造產業可以一舉多得,更何況,山東還是“手造沃土”,產業發展優勢十足。
資源上,山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手工藝資源豐富,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8個,國家級名錄186項,省級名錄1073項,市級名錄4121項,縣級名錄12758項,總量居全國前列。
產業上,目前全省共有各類傳統工藝類企業和經營業戶119萬個,直接從業人員350余萬人。
但與前排省份相比,山東的手造產業無論是規模效率,還是品牌影響力,都有一定差距。山東16地市皆有自己的特色手造產業,但分布散,產業化程度、品牌知名度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山東亟需一張更高級、更響亮文創產業“金名片”,凝聚產業合力。
“山東手造”應運而生。
根據《“山東手造”推進工程實施方案》(簡稱《方案》),“山東手造”是依托非遺或傳統工藝,通過創意新造,構建符合現代社會審美趨勢,體現山東文化創意和齊魯文化內涵,能夠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個性化、品質化、情感化消費需求的手造產品體系。

對山東而言,“山東手造”是一項工程,更是山東一個重要的文化標識、文化品牌,也是一個具有輻射性、聯動性的產業品牌。很大程度上,它是山東建設文化強省、品牌強省的重要落子。
2022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擦亮“山東手造”品牌。
今年初,山東發布《方案》,明確發展目標:到2025年,山東手造產業體系健全完善,創建國內知名的山東手造領軍品牌50個以上,形成國內具有重要影響的手造產業集聚區。
3月,山東正式啟動“山東手造”推進工程,并進行了工作部署。

擦亮“山東手造”品牌,關鍵在領軍品牌。只有選樹、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質量水平高、社會知名度高、市場影響力大的企業和產品納入“山東手造”品牌體系,豐富其內涵,才有可能讓這個全省共建共享的品牌叫得響、走得遠。
02、“青島手造”素描
經過數月的遴選,“山東手造·優選100”評選活動結果出爐。活動重點在美術繪制類、織造印染類、雕刻工藝類、編織扎制類、燒制鍛造類、漆器繪制類、文房四寶類、美食消費類八大領域,評選出了首批100家“山東手造”優質企業及其產品,將作為排頭兵、主力軍,發揮競爭力、凝聚力,帶領“山東手造”全面起勢。
青島是“山東手造”品牌建設、工程推進的主力。公示的首批入選名單中,青島占9席,整體實力不俗。
翻看名單,這9家單位及其代表產品均是青島手造產業的實力擔當:大歐鳥籠工藝坊的鳥籠、竹制品,青島貝雕工藝品有限公司的貝雕工藝品,青島國華工藝品有限公司的家飾用品,青島即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發飾品,青島啤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青島啤酒博物館的啤酒文創,青島秦漢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的麥草畫,青島若七珠寶文化藝術博物館的《青島印象》城市珠寶系列,青島玉鳳祥工藝品有限公司的草編包,青島紫貝工藝品有限公司的漆器工藝品等。

它們承載著青島特色而豐厚的文化底蘊,不僅依靠廣泛的口碑和市場基礎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產業,更重要的是,它們在創新發展中不斷迭代新生,充滿了弄潮市場經濟的生命力。
大歐鳥籠是即墨區移風店鎮大歐戈莊的傳統手工藝制品,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憑借復雜的工藝、美觀的造型、優良的質地成為了養鳥人的“高端裝備”,甚至曾作為貢品進入京城,如今遠銷海內外,年產值超4000萬元。作為“領頭雁”,大歐鳥籠工藝坊在傳承技藝的基礎上,創新研發出一批鳥籠及鳥籠工藝品,如鳥籠擺件、鳥籠燈飾、鳥籠掛飾等,賦予老工藝以新活力,開拓了更廣闊的市場。
青島貝雕是利用貝殼而制成的各類工藝品,是最能反映青島海洋文明的工藝品。改革開放以來,不僅成為市場經濟中獨具海洋特色的藝術消費品,還遠銷世界60多個國家,是重要的創匯產品。此次入選的青島貝雕工藝品有限公司成立近60年,不斷結合時代特征對傳統的產品線進行研發和創新,從而創作出眾多優秀作品,曾先后為毛主席紀念堂、北京國賓館等承制大型經典巨作。
青島平度市的新河草編是擁有四百年歷史傳承的工藝,在2013年被評為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草編成為了拉動當地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新河鎮則是江北地區最大的草編工藝品加工出口基地。這次入選的青島玉鳳祥工藝品有限公司就是該鎮的龍頭企業,不僅手藝高超,更通過持續的創新迭代,賦予產品產業化、國際化的新生機。采用新河草編工藝的手袋、草帽登上了國際時裝周,產品暢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青島手造產業的未來潛力也不容忽視。
此次,青島有5個單位入選“山東手造·優選100”提名名單,包括青島田橫御硯商貿有限公司的田橫硯,青島萬里江茶業有限公司的嶗山茶,青島曉陽工貿有限公司的茶葉,青島臻藝貝雕工藝品有限公司的貝雕工藝品,以及宇康善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李墨藥墨。
嶗山茶聲名遠播,極具青島地域代表性,而且有著深厚的市場基礎;有兩百多年歷史的田橫硯制作技藝也有著較高的知名度;始創于明代,與片仔癀、白藥一同被稱為“中華三大奇藥”的藥墨,更是中醫中藥瑰寶。這些代表產品,以及青島很多暫時未進入名單的手造,只要假以時日,給予更多產業化的引導,必然會展現出更大作為。
作為山東經濟的龍頭,青島培育手造產業,既有主力擔當、龍頭引領的底氣,也有勇挑重擔的責任。
目前,青島擁有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7個,青島貝雕、即墨老酒、平度草編等非遺項目歷史悠久、特點鮮明、產業化程度高,為發展手造產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青島是一座工業蓬勃發展的城市,在工業設計、服裝設計等方面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擁有各級文化產業園區37個,為非遺項目創意轉化提供了良好的產業支撐和技術保障。
近年來,青島圍繞建設國際時尚文化中心的目標,舉辦多項時尚創意活動,吸引各類創意創新人才、資本匯聚,為手造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03、手藝、“守藝”,傳承、創新
如今,在全省的統一部署下,青島更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今年以來,圍繞手造產業,青島動作頻頻。
3月,青島率先啟動了“青島首屆手造節·青島手造創新設計大賽”,吸引了各界關注,最終收到了1300余件作品,幾乎涵蓋了手造品類的方方面面。
貝雕、掐絲琺瑯、剪紙、蛋殼黑陶高柄杯等傳統手造作品經過工匠們獨具匠心的設計與制作,既保留了傳統手造的文化底蘊,又呈現出符合當下審美的新形態。一場大賽,點燃了青島手造人的熱情,為青島營造了更加濃厚的手造產業生態氛圍。
6月9日,2022年青島市首屆手造節開幕。來自青島七區三市的180位手造匠人和技藝大師,現場展示了手造產品和手造技藝,擦亮“山東手造·青島有禮”文化品牌。

6月11日,2022年青島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暨青島文創產品大賽啟動,集中開展“手造市集”等68項主題活動。同時,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還整合梳理全市特色手造旅游資源,推出6條“山東手造·青島有禮”主題研學線路,讓市民游客開啟一場手造文化之旅,感受青島厚重多彩的傳統文化和傳統技藝。
傳統手工藝正以各種創新方式重放光芒。但不可否則,手造作為誕生于民間的傳統工藝,要完成從技藝到小生意再到大產業甚至大品牌的升級,跨越的不只千山萬水。青島手造產業要迎難而上,就需要找到更適合的發展路徑和突破點。
手造的靈魂是技藝,而技藝的載體是人。數百年來,正是依靠一代代工匠的傳承,才讓手造得以留存至今。不過,傳統手工技藝多立足于鄉村,以師徒傳授或以血緣關系代際繼承,既有失傳的風險,也不易成立企業、形成品牌,是手造產業化的難點和痛點。
對此,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提出,構建“手藝人+設計師+企業家”的組合,讓鄉村持有手藝技能的人才,加強與專業院校、設計機構、設計企業合作,同時在政府的合理組織下進行培訓和自我提升,進而培植更多手造人才和現代企業家群體,共同促進企業品牌乃至細分產業品牌的形成。
大歐戈莊村正在實踐的“合作社+農戶+電商”抱團發展的新模式也給出了破題樣本。他們整合村莊資源,共同注冊使用“大歐牌”等商標3個,成立鳥籠協會,以協會為載體,定期舉辦職業技能大賽大歐鳥籠比賽,以此發現和選拔一批鄉村技能高手;定期舉辦電子商務培訓班,提高手造人的產業思維。
解決了發展模式,還要探尋發展方向。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經濟價值的追求是傳統手工藝得以延續傳承的根本所在。

想賺錢,青島的手造人就得用好創新創意,一方面將傳統手工技藝融入到當代社會生活及產業體系之中,賦予老技藝新生命。如即墨花邊不僅開發了手袋、茶席等新產品,還進入漢服領域,甚至將花邊與剪紙、油畫、國畫等藝術結合,生產出許多“跨界”的商品,不斷開辟出新市場;
另一方面,強化數字賦能,發展“智慧手造”,讓青島手造廣泛借助短視頻、直播帶貨等新模式新技術,拉近與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的距離,傾聽市場需求,更高效地傳播手造的產品和內涵。這一點,政府可以搭建相關平臺,給出相關引導。
手藝,也是“守藝”。穿越數百年歷史來到我們眼前的手造,在新時代被賦予了新的發展使命。我們不妨在滿心期待的同時,多給青島手造產業一些時間和耐心,守住歷史文化的底蘊,守住技藝的風骨,以工匠精神雕刻出高質量的產業之花。
作者 | 長亭 策劃 | 沈默 編輯 | 疾風

往期精彩內容正在開發,歡迎關注!
如果您有意見建議,歡迎發送郵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