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10日訊 青島與深圳,一個位于黃海之濱,一個身處南海之畔, 一年多以來,青島市城市管理局借勢“學深圳、趕深圳”為青島這座城市帶來深刻變革的契機,科技賦能推動建筑垃圾運輸行業向著智能車聯網智慧監管時代大踏步邁進。

學趕深圳,打法落地青島戰場
作為城市管理者,“學深圳、趕深圳”不是生搬硬套深圳成功的經驗做法,而是要堅持用“專業思維、專業精神、專業方法”,與青島當下和未來的工作相結合,推動和解決城市管理中的難點問題。以城市建筑垃圾運輸管理工作為例,俗稱的“渣土車”是城市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運輸工具,但因其運行監管“跨行業、跨領域、跨區域”,歷來都是管理難點,又因其超速、揚塵等問題頻發,成為了市民眼中的“過街老鼠”,是行業管理部門眼中的“定時炸彈”。

面對全市近300家運輸企業近5000部渣土車,城市管理、綜合執法、交通運輸、公安交警、城鄉住建等部門的工作難度非常大。自2019年11月以來,青島持續開展高密度、大頻次的全市渣土運輸聯防聯控行動,已出動人員5萬余人次,檢查車輛2.3萬車次,查處違規問題2802起。這種人海戰術、圍追堵截、高壓監管態勢不可謂不嚴,但稍有放松,違法違規行為很快回潮。如何探索專業辦法,打破被動監管困境,推動城市管理精細化,讓市民感到安全、溫馨,是擺在城市管理者面前必須解決的一道難題。
政企協同,打造科創企業跑馬場
借鑒深圳建筑垃圾運輸車輛升級換代經驗,結合青島市實際,今年2月份市城市管理局聯合市公安局、生態環境局等7部門印發了《青島市建筑垃圾運輸車輛行業專用規范》,明確新型建筑垃圾運輸車輛行業內最嚴智能管控標準,于2020年5月1日正式實施。新型車輛入市后,還需要一個與新型智能車輛配套的“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智能監管平臺。
“平臺搭建資金從哪里來?問市長還是問市場?”正如市城市管理局環境衛生發展中心副主任崔建寶所說,“今年政府花錢的地方多,要改變做事就先伸手向財政要資金的固有想法,要善于用市場化、專業化的思維去解決問題。運輸企業有規范管理的需求,科技企業有開拓應用市場的需求,我們開放行業應用場景,引導企業參與科技監管實現商業發展,一定能實現多方合作共贏”。
今年4月份,青島市派李滄“復工復產”第六工作隊在青島國際特別創新區召開“金點子”調研座談會時,青島中瑞集團就對于發布不久的《青島市建筑垃圾運輸車輛行業專用規范》產生了的濃厚興趣。當一個尋求用智能化方式監管建筑垃圾運輸行業的政府部門,遇上一個商用車輛數字化管理領域的“專家型”企業,建設“青島市智慧城市建筑垃圾監管平臺”的想法一拍即合!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一拍即合正是青島干部踐行“三化一型”理念的一個縮影。中瑞集團方案總經理單照:“中瑞集團作為有深厚深圳背景的科創企業,對青島干部的創新務實精神所打動,給了我們做好系統開發和根植青島的定心丸,我們現在是青島的企業,理應為青島做點事情。”
智慧監管,推動行業邁入智能時代
青島市智慧城市建筑垃圾監管平臺的建設思路是深度結合業務應用場景,以最優化方案解決行業痛點。整體平臺的功能構架,如可疑工地及卸點分析、車輛密閉及舉升監控、電子圍欄限行等功能模塊,都是為有效解決實際工作中的痛點和難點而精心設置的。

中瑞集團要為青島量身打造一個建筑垃圾運輸行業監管平臺,有了這個平臺,監管部門將變得“耳聰目明”,可及時發現車輛違規作業行為,并針對性采取限制舉升、限制車速等措施,原來的灑漏揚塵、違規傾倒、車輛盲區、違規上路等問題將大為改觀。
經過幾個月的運行,平臺已納入全市256處工地、187處回填消納點(含資源利用企業),4900余部車輛實時定位信號。據統計,上線以來車輛違規率、事故率均大幅下降,違規渣土車市民投訴明顯減少。9月27日,“青島市智慧城市建筑垃圾監管平臺”亮相全國第四屆(2020)建筑垃圾與城市發展大會,成為大會的一大亮點,備受業內外人士矚目,與會的省住建廳及中環協相關領導對于青島市建筑垃圾處置行業“政企協同、科技賦能”的創新實踐給予充分肯定。
科技賦能,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未來,青島將持續進行平臺功能的進化,依托先進的物聯網及大數據技術將“車、端、管、云”等關鍵要素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從管理角度講,實現車輛的智能化、精細化管控,將由過往的人盯車防戰術轉換為高效精準科技管控,提升監管效能。從企業運營方面講,企業端平臺可糾正不規范作業行為,解決管理人員缺乏等難題,從而有效降低運輸企業的運營成本。從產業發展講,未來平臺發掘數據應用,融合車輛生產商、經銷商、客戶各方資源,助力各方互聯融通,既幫助拉長汽車制造業產業鏈,又推動車輛制造、服務體系智能化,使行業各種要素資源高效共享實現產業共贏。
如果說交通工具的創新加速了工業化的進程,那么車聯網智慧監管技術必將帶來城市智能化的跨越式發展。在青島市智慧城市建筑垃圾監管平臺的加持下,青島的建筑垃圾運輸行業已經邁入智慧監管時代,相信,隨著青島建筑垃圾運輸智慧監管解決方案的日臻完善,將有更多解決方案緊隨其后,為青島打造工業互聯網之都宏偉藍圖增光添彩。(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賈臻 通訊員 臧傳龍 張朝昕)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