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雙節假期,有近千位國內外水彩名家因一座與水彩密切相關的城市青島而集結,展示以這座城市為母題的藝術創作。
他們的作品表現青島的山海景觀、時尚場景、城市發展、人文風貌,參與創作的藝術家除覆蓋到國內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包括港澳臺地區外,更有來自英國、美國、俄羅斯、比利時、巴西、澳大利亞、摩爾多瓦、烏拉圭、韓國、馬來西亞、印度等十余個國家的水彩名家……
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2020中國(青島)國際水彩藝術季的進展有些許尷尬,“國內外名家千人共繪時尚青島”系列活動的開啟不得不暫時放棄城市現場寫生的行旅模式,先以線上征集評選展示和線下部分作品的分階段展陳為主。
青島方面幾位評委對千余件應征作品進行初評
而令主辦方意外的是,無論此前持續參與青島水彩藝術活動的國際水彩大咖,還是各地初次知曉該項城市活動的水彩達人,都是熱情高燃:近千位參與者通過網絡跨越阻隔,借助朋友圈、社群、抖音等多平臺展示與傳播,開啟了2020年一場面向大眾的青島主題的跨時空水彩盛事。 或許對于青島以及每一位參與其中的藝術家而言,水彩作品都不是終點,而是橋梁,藝術的連接構筑起面向世界的推介舞臺,水彩與藝術家的加持,令城市形象愈發醒目、鮮活,獨具吸引力。
1、一座城市與水彩的不解之緣
發端于英國的水彩畫,一直被視為西方繪畫傳統中的“輕音樂”,然而正是這一更具大眾普及度的舶來品,與青島獨特的“西化”歷史和城市初興的大眾文化藝術兩兩契合。
在專業人士眼中,20世紀初的一百年間青島的藝術形態并沒有太多創新與激變,反倒是當時流行普及于歐洲的最時尚的藝術樣式——水彩,透過早期的移民與旅行者的步履輕盈進駐,沿襲。今天,人們翻閱百年前那些德占時期往來的明信片會發現,郵寄者用自己手繪的水彩風景來傳情達意已是家常便飯,足見水彩之于當時西方的流行性。由此也生發出與中國近代水彩百年幾乎同步推進的青島百年水彩發展史。
任何一個想要了解水彩與青島的緣起的讀者都不應該忽略以下關鍵的歷史節點:1938年,琴島畫會舉行首次畫展,它被看作是青島本土水彩勢力的首度公開亮相,因抗戰爆發被迫從京華美術學院回到青島的幾位同學共同創辦了這一純粹的地方藝術組織,趙仲玉任會長、呂品是副會長。
1946年,中國最早的正規西方美術教育機構——上海土山灣畫館培養出來的“中國水彩畫第一人”徐詠青從香港移居青島,他與呂品、宮濱汀等人成立的青島私立中國業余美術學校,成為青島本土水彩力量最早的培植基地。
1980年,山東水彩畫會在青島成立,其時全國只有四地成立水彩畫會,上海尚在其后……
2006年,北京舉辦的“中國百年水彩畫展”中,青島同時有晏文正、宋守宏、陶世虎、王紹波、高東方、陳錫巖等11位畫家入選,制造了名副其實的青島水彩現象……
2019年國際水彩藝術季活動資料圖,中外藝術家青島采風寫生
2019年國際水彩藝術季活動資料圖,國內外藝術家共繪時尚青島
去年,美國畫家丹尼爾·馬歇爾來青島參加藝術季現場寫生,對這座初次謀面的城市留下了如水彩般的印象。在他看來,水彩所描摹的是城市于喧囂間的瞬間寧靜,像一首充滿詩意的讓人放松的輕音樂,散發出神秘的色彩和光影,又如經典影片中的畫面,喚起懷舊的情緒。而青島這座城市的氣質,正與水彩這一獨特的表現力相得益彰。在水氣與霧靄氤氳交匯的濕潤空氣中,自然與歷史共同塑造了這座城市的水彩化體質,造就了青島與水彩的不解之緣。
2、出離藝術圈的城市稟賦
近幾年的青島水彩畫界,提出了一個“山海畫派”的概念,它強調水彩創作的青島特色:在于水氣充盈的酣暢淋漓、清新透亮,是與山海自然地理更加密切交互的一種情感個性表達。
關維興《漁民像》
竇鳳至《海港之夜2》
應該說,“山海畫派”在秉持學術性的山海特色之外,也彰顯了水彩與這座城市愈發密切的關系,它不再是拘囿于藝術圈的一個小小畫種,而是將城市自然與人文價值融匯貫通的代表性的青島稟賦。
似乎天然具有某種“出圈”屬性,作為青島國際時尚城建設中重點打造的城市時尚要素,水彩正成為青島在世界面前翻開的城市時尚之書的獨特一頁,正如人們在一年一度的國際水彩藝術季活動中所感受到的,這座城市也在更加高調地出現在世界各地水彩名家的畫架上。
不僅如此,水彩藝術家的本土集聚也傳遞出更多水彩穿梭行走于不同城市場景的信息。從老城的網紅角到八大關的別墅群,從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到太平角、奧帆基地,嶗山漁村、流清灣,從1907酒吧音樂街到西海岸青島小鎮……
赫爾曼.佩克爾《朝發》
阿爾瓦羅·卡斯塔涅《雨中的城》
這是2019年國際水彩藝術季寫生的活動路線,所到之處,正如來自澳大利亞的水彩名家赫爾曼·佩克爾所形容的那樣:身邊永遠都是擁擠的興趣盎然的學習者,他們都有年輕的面孔,還有很多是小孩子,這真讓人驚奇,不像是在歐洲那樣,水彩學習者大都是退休的老年人。
藝術家、城市自然人文風物、藝術愛好者的水彩串聯,制造去年夏天的盛景,今秋雖未能重演,但水彩帶給城市的稟賦以及它一度被忽略的整合力,正被激活。
斯特霍夫·康斯坦丁(俄羅斯)《WindowShoppingXVII》
在藝術家的畫面中,青島是可移步取景的寫生勝地,猶如它在影視界所被賦予的“天然攝影棚”的盛譽,而在城市的視野中,青島所渴慕的不只有調色板上的色彩與青睞,還有對跳脫于畫框之外的城市未來圖景的期許。
3、下一盤文旅融合的“水彩大棋”
從架上到城市,水彩之于青島的意義正從單純的藝術創作轉向文旅融合、優勢資源重整的載體。
邵昱皓《哪個方向2》
米切爾·雷頓(美國)《遠眺水族館》
此前安徽黟縣的西遞、宏村等地日益興盛的寫生經濟或可作為借鑒:除圍繞寫生進行的食宿產業鏈配套完善外,黟縣更連續舉辦寫生藝術節,并在2019年推出首屆最美中國高校寫生大賽、中國寫生產業發展論壇,以及中國黃山(黟縣)青年寫生藝術季……
尤金·吉斯里安(摩爾多瓦)《歐韻》
王紹波《嶗峰濯霞》
水彩之于青島則囊括了更具延伸與拓展價值的特色優勢資源,“水彩青島”作為一張特色名片,也將開啟青島文旅融合的全新產業模式。
目前,“2020中國(青島)國際水彩藝術季已確立意向:將與安徽西遞、云南曲靖、西藏洛扎、山西右玉等多地聯動,開展水彩藝術行旅計劃。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背景下,更加廣泛地對接國內外文旅交流平臺與產業模式,實現跨地域合作。以水彩為名,時尚青島與塞上右玉、水鄉西遞、秘境洛扎、絢彩曲靖等地方特色文旅品牌的“對話”即將全面展開。
與此同時,城市以水彩為主題的文旅產業項目也正待開啟。城市地標建筑、特色風貌街區……自然人文風景如何與藝術采風寫生相結合;如何整合專家力量開展更具公眾參與度的特色水彩文旅項目;如何完善寫生基地、民宿酒店、配套服務建設;如何實現水彩與公共教育、衍生品的研發等諸多產業環節的創意連接……
連續舉辦四年的中國(青島)國際水彩藝術季人氣的日益興旺將是一個開端,提示我們以水彩藝術這一城市優勢文化資源的“出圈”來為城市文化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破題,從而創造真正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城市文旅新時尚。所以,下一次再來青島,別忘帶上你的水彩畫架。
作者 | 李魏 攝影 | 王雷 編輯 | 疾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