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亂丟,車輛亂停,健身器材“缺胳膊少腿”——
休閑公共空間頻現“灰色角落”
作為展現城市風貌、彰顯城市品位的公共休閑空間,城市廣場無疑是百姓休閑健身的好去處、游客游玩娛樂的“打卡地”。然而,一些“灰色角落”的存在,不免讓部分公共空間蒙塵,影響了城市的文明形象。為了讓家門口的公共休閑空間既“好看”又“好客”,建議相關區市再加把勁,持續整治“亂”的現象,扎實做好“美”的文章,盡快恢復公共休閑空間美好的外在形象,還原完備的“待客”功能,成為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加分項”,而不是“減分項”。
膠州市市民廣場:
通風井成了“垃圾桶” 面包車變身“儲物間”
集休閑、購物、文體活動等功能于一體的市民廣場,是膠州市民夏日納涼的好去處。然而,藏身在廣場內的衛生死角卻讓人煩心不已。近日,膠州市民王先生致電本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膠州市市民廣場東側一處地下商業街的通風井成了‘垃圾桶’,還有面包車長期霸占廣場一角,太影響廣場環境了。”
膠州市市民廣場上一處布滿垃圾的通風井。
近日,記者前往膠州市澳門路333號附近探訪時看到,不少市民在廣場上散步、乘涼。根據王先生提供的線索,記者在廣場東側靠近會議中心處找到了這處衛生死角。此處為地下商業街的一個通風井,井口一側的百葉窗損壞,露出了半平方米左右的大口子。記者靠近觀察,發現井內有一層鐵絲網,上面堆滿了礦泉水瓶、食品包裝袋、衛生紙、廢棄口罩等垃圾,儼然成了過往行人的“垃圾桶”。
王先生告訴記者,他偶然看到有人往通風井里丟垃圾,才發現了這處衛生死角。通風井內的鐵絲網只擋住了“大塊頭”的垃圾,很多小件垃圾已掉進了通風井內。“衛生死角的存在拉低了廣場的整體顏值,希望相關部門派人及時清理,并修補百葉窗。同時在附近增設垃圾桶,徹底消除這一衛生死角。”王先生說。
隱匿的垃圾破壞廣場環境,車輛亂停亂放問題也影響了廣場的整體觀感。“廣場上車輛亂停亂放現象長期存在,還有些車輛很久沒有挪窩了。”記者采訪時,市民李先生指著不遠處的幾輛汽車說,“市民廣場上禁止機動車通行,而且廣場附近也有充足的車位,可這些車卻長期占據廣場一角。”記者走近看到,其中一輛貨車和一輛面包車的車廂內都堆滿了紙箱,駕駛座上也塞滿了雜物。“市民廣場是市民休閑娛樂的公共場所,不是商販的私人停車場,這些貨車內裝滿了易燃物,一旦發生火災,后果不堪設想。”經常來廣場散步的市民馮先生說,希望相關部門及時清理違停車輛,并在廣場上增設攔車設施,還市民一個安靜、安全的休閑場所。
萊西市人民廣場:
健身設施“帶病上崗” 器材無奈淪為“棄材”
城市廣場上設置的健身設施給市民戶外休閑提供了便利。然而,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廣場健身設施“帶病上崗”,不僅存在健身安全隱患,還成了廣場上一塊難看的“傷疤”。近日,有網友通過觀海新聞客戶端反映,萊西市人民廣場西南角的多組健身器材“缺胳膊少腿”,還有個別器材的安裝立柱搖擺不定,健身器材淪為市民眼中的“棄材”。
萊西市人民廣場上部分健身器材缺失零件。
日前,記者來到萊西市人民廣場實地探訪,廣場西南角上安裝了一排健身器材,包括扭腰器、雙杠、太空漫步機、坐蹬器、健身車等多組健身器材,遠看頗為壯觀,但走近卻發現,這些健身器材大多已殘缺不全。其中,一個坐蹬器頂部橫梁垂下,座板不知去向,只剩下中間的立柱;旁邊的健身車同樣也“四肢不全”,一只腳踏板沒了蹤影;太空漫步機的破損情況最為嚴重,不僅表面銹跡斑斑,而且有的立柱前后搖晃,有的踏板高低不一,顯然已失去了基本的健身功能。
這些存在安全隱患的健身器材頻遭市民差評。“廣場上這片健身區域一開始器材齊全,吸引了不少人來健身,可后來健身器材歷經風吹日曬、年久失修,就成了如今殘破的樣子。現在大家都不敢使用這些器材,就怕稍有不慎就會受傷。”市民胡先生說,就健身器材存在的問題,市民反映過多次,但不知為何遲遲沒有人來修理。據記者觀察,廣場的健身車上有一張使用標識牌,上面標有詳細的報修流程,可當記者根據報修流程試圖打開其中的網址時,瀏覽器卻顯示暫時無法訪問。
記者了解到,萊西市人民廣場占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周邊建有多個大型居民區,一直都是市民健身休閑的好去處。“廣場基礎設施不錯,環境也很干凈,可這些殘缺不全的健身器材實在太影響市容市貌了,希望有關部門盡快修復。”一位在廣場散步的市民說。
即墨區和平廣場:
石柱缺失車輛亂停 雜物擠占公共空間
即墨區和平廣場位于流浩河二路、盛興路交叉口,是周邊居民休閑活動的聚集地,但廣場上亂停車、亂堆亂放等問題飽受市民詬病。“機動車、電動自行車在廣場上無序停放,健身區和花壇區域堆積著雜物,廣場看上去亂糟糟的。”近日,市民婁女士致電本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
即墨區和平廣場上擋車柱缺失,不少車輛進入廣場亂停亂放。
記者日前探訪和平廣場,正值傍晚,不少家長領著孩子在廣場上納涼、玩耍,享受休閑時光。廣場東側的平臺上停放著多輛私家車和電動自行車,原本寬闊的空間變得十分局促,游人經過時只能在車輛間穿行。記者注意到,廣場臨路一側安裝了多個石柱,用來阻擋機動車駛入廣場,但個別石柱已經缺失,機動車可以從缺口處隨意進出廣場。
“廣場是大家運動休閑的場所,車輛隨意進出存在安全隱患。”經常到這里散步的李先生說,“石柱缺失多年,一直沒有修補。廣場上也沒有引導電動自行車有序停放的標志。”李先生建議廣場管理方盡快恢復石柱原貌,并施劃電動自行車停放區域,杜絕亂停車現象。
此外,和平廣場還存在亂堆亂放的問題。記者看到,在廣場東北角有一處賣水果的攤位,商販將用過的泡沫箱、塑料筐等物品堆放在一旁的花壇內,花壇周邊地面上散落著包裝紙、礦泉水瓶等垃圾。在廣場的健身區域,壓腿按摩器等各種健身器材一應俱全,但區域內卻雜亂地擺放著晾衣架、遮陽傘、兒童搖搖車等物品。在健身器材和行道樹之間拴著晾衣繩,其中一根繩子上面曬著毛巾和衣服。“雜物占了健身空間,太不方便了,我都不愿意在這里鍛煉了”。家住附近和平四區的市民張女士無奈地說。(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邱 正 文/圖)
青島日報2022年7月8日3版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