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11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從今天舉行的黨建統領高質量發展專題“三述”暨決戰四季度決勝交通作戰攻勢動員會上獲悉,為堅決落實青島市委出臺的《關于堅持黨建統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青發〔2020〕7號)文件要求,發揮黨建統領,深入推動“青島黨建統領22條”措施落地,市交通運輸局創新成立交通運輸作戰指揮部,深入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常態化開展“三述”活動、加強基層基礎基本功建設,為推動攻堅作戰注入了無窮動力。通過前三季度的強攻,“十四五”交通運輸規劃、膠東經濟圈交通一體化、交通物流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事關全市交通長遠發展的藍圖已經繪就;董梁高速、濰萊高鐵、董家口港區原油碼頭二期工程等一大批交通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強力推進;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農村通戶道路硬化、市區公交車輛更新、出租汽車行業監管,以及牽頭的交通運輸、海港口岸、機場口岸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成效。1-8月,全市交通基礎設施累計完成投資308.36億元,同比增長4.39%;引進內資60.04億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65億元)的92.3%;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實現難能可貴的正增長,承擔的其他市級主要經濟指標均呈穩步增長勢頭,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交通貢獻。
年初,青島交通打破部門壁壘、轉變路數打法、堅持目標導向、重新排兵布陣、深化流程再造,創新成立交通運輸作戰指揮部,布局了3條戰線、4大戰場、44個山頭、142個碉堡、64個陣地、14個創新任務的作戰體系。前三季度,交通部門積極克服疫情影響,穿插突進作戰任務,取得了較好的戰果。其中,公路中心在8個普通國省道大中修項目推進中,發起“百日會戰”,8月底全部主體完工,平均提前1個月完成任務,形成“建設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的良性循環。農村通戶道路硬化工作,在前期省內排名落后的情況下,創新舉措、全面提速,目前全市已完成93.5%的年度任務,超額完成三季度目標。
針對疫情期間國際航線停飛帶來的貨運運力不足問題,交通主管部門主動服務航空企業,積極對接物流企業,在全國率先開展“客改貨”運營,利用客機腹艙帶貨,自3月初至今已執行“客改貨”航班1500余架次、貨量16000余噸,并組織臨時國際貨運包機12班、貨量560噸,保障了國際供應鏈穩定,促進了國內國際雙循環。
在規模與速度不可兼得的時候,通過內部挖潛促進效率提升,青島引航站探索實施“集裝箱班輪霧航”、 集裝箱港池內“套泊熱接”工作模式,不僅加快了港口物流鏈的運轉效率,還釋放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據測算,一次“套泊熱接”作業可為每船節約運營成本17至28萬元人民幣,可為碼頭增加收入約8萬元。在國省道大中修中,公路部門積極推廣應用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等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僅省道209蓬黃線(濱海公路)、國道308平度萊西段、前灣港2號疏港高速等3個大中修項目,就可節約瀝青6400噸,石料7.6萬立方米。
國家級“高速公路綜合服務標準化試點”通過驗收、山東省首個港航服務信息化標準制定、“高速服務區消費扶貧”模式應用、路面融冰雪鋪裝技術應用……今年以來,這些交通運輸領域的亮點無不是創新思路、創意舉措的成果。一點一滴的創造改變,將推動交通運輸行業加速形成新發展格局,最大限度釋放青島更高水平開放的優勢和潛能。(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責任編輯:李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