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記者10月11日從李滄區獲悉,省、市、區三級聯動重點項目——青島國際院士港研究院目前已經竣工,百萬平方米集群性科研和產業化載體拔地而起。
青島國際院士港研究院作為青島國際院士港“9+3+1”生態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是李滄區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質量精準化“雙招雙引”、加快院士科研成果產業化落地的重要載體。項目致力于構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化”三位一體的創造創新體系,積極打造以院士實驗室、院士研究院、技術中心和大數據中心為核心的集群性科研和產業化載體,使之成為院士團隊科學研究的高地和創造創新的根據地。
青島國際院士港研究院。
記者在現場看到,比鄰優美的李村河濕地公園的青島國際院士港研究院長約800米、寬約200米,共25個樓座,像是一串珍珠鑲嵌在李村河畔。項目占地182畝,總建筑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其中地上約36萬平方米。目前,25個樓座已全部封頂,外立面工程、示范區景觀已完成。
在規劃設計上,青島國際院士港研究院別出心裁。以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的“曲水流觴”為理念,配以五座代表五大洲建筑特色的建筑單體,象征院士來自于五湖四海,實現文化的中西合璧。項目主要打造以生物醫藥、網絡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及高端裝備制造為主的院士研發基地。
“在剛剛過去的‘雙節’假期,區委主要領導一線調度,工人們堅守崗位,休假不休工,進行竣工收尾清理、查遺補漏,為驗收做準備。春節期間也沒有停工,疫情期間嚴控疫情、緊抓生產,組織1600余名工人進行工程建設,實現了春節不停工、防疫生產兩不誤的目標。李滄區各部門加強協調協作,為企業解決施工中的實際困難,確保院士港重點項目建設順利推進。”項目建設單位負責人黃德亮說。
黃德亮介紹,青島國際院士港研究院的建設主要有三個特點。建設速度快,提前一年半時間竣工;建設標準高,項目必保山東省建筑工程質量“泰山杯”獎,爭創“國優獎”,目前已獲得全國安全文明示范工地榮譽,正在申報全國建筑工程裝飾獎(幕墻類);建設功能強,地上規劃建設院士科研樓宇,工程技術中心以及配套的6棟、790套全產權人才公寓。深度開發利用地下空間,規劃6層,配套實驗室、大數據中心、會議中心、智能停車、生活服務、健身休閑等功能。通過退臺式下沉廣場等方式將自然光引入地下,提高地下空間的舒適度,提升地下空間價值。(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 偉)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