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7月15日訊 市教育局會同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于日前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中小學教師隊伍梯隊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今天上午,市教育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就相關政策做了解讀。《意見》提出,到2024年,青島“教育名家”達到百人以上,青島名師、名校長、名班主任數以千計,市級骨干教師數以萬計,實現城鄉優質師資倍增,建立健全市、區(市)、校教師梯隊發展平臺體系,建立教師系統提升、持續發展體制機制,形成教師隊伍梯隊發展良好態勢,教師成長的良好生態得以建立,市、區(市)、學校三級教師隊伍結構合理,實現梯隊發展。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高質量教師是高質量教育發展的中堅力量。為了更好落實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倍增要求及教育部《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要求,遵循教師發展規律,聚焦當前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市教育局等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全面推進中小學教師隊伍梯隊發展的意見》。
發布會上,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育局副局長姜林表示,《意見》提出了全面推進教師隊伍梯隊發展重點任務。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水平,把提升師德水平作為基本要求,將各類師德規范納入教師培訓必修內容,常態化推進師德培育涵養,將師德師風建設貫穿教師管理全過程,嚴格落實師德師風第一標準。
同時,堅持把持續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作為關鍵目標,實施新任教師、青年教師、骨干教師、名師名校長、教育名家等五個教師梯隊培養工程,形成教師梯次培養體系,暢通教師發展渠道。實施新任教師全員培養工程,采取“師徒結對+競賽展示+適度集中培訓”模式,連續跟蹤培養五年,以培養教育教學新秀。
實施青年教師“菁英計劃”,每年遴選600名35歲及以下優秀青年教師,納入市級青年教師“菁英計劃”,安排名師名校長實施導師制培養3年,助推青年優秀教師盡快成長。
實施骨干教師培養工程,培養數以萬計的骨干教師,達到每所學校每百名學生擁有1名以上骨干教師的目標,每兩年擇優遴選不少于1000名市級教學能手、400名市級學科帶頭人和100名市級班主任帶頭人。
實施青島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培養數以千計的青島名師名校長,達到每個學區、每個教育集團、每個學前教育聯盟至少有1名以上名師或名校長,以引領全市教師校長發展,每三年從骨干教師中擇優遴選300名青島名師培養人選,依托高校進行導師制培養;遴選名班主任30名、名校長35名。
實施青島“教育名家”培育工程,助推齊魯名師名校長再發展,逐漸成為青島教育界和社會公認的“教育名家”,在數量上達到每區市數名,全市百名以上,引領全市教育發展。據悉,截至目前,青島基礎教育學校教師中,擁有國家教學名師6人,占全省總數的1/4;培養與引進齊魯名師、名校長累計165人,建設齊魯名師名校長領航工作室15個,培養引進省特級教師累計304人,數量居全省各地市首位,“教師整體隊伍水平高,卻也存在‘有山無峰’的局面,而‘教育名家’培育工程主要是為了培養像李喜貴這樣的全國教育名家,以更好貢獻青島教育智慧。”
記者注意到,五個梯隊培養工程與以往培養工程相比,增加了青年教師“菁英計劃”。對此,市教育局教師工作處(人事處)處長王元泳表示,近年來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補充新教師逐年增多,目前35歲以下青年教師有近5萬人,約占全市中小學教師的45%左右。“青年教師發展事關教師隊伍建設與培養的總體質量,事關教育事業發展的未來,必須著眼現在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以此助推青年教師快速健康成長,成長為骨干、成長為名師。”王元泳表示。
《意見》還提出將建立健全以規劃促發展、以比賽促發展、以榜樣促發展、以引領促發展、以管理促發展、以減負促發展、以應用促發展等工作機制,以形成促進教師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建設教師成長良好生態,以保障教師靜心教研、安心教學、持續發展。例如健全教師教育教學競賽工作機制,確保教師參加各類比賽評比遴選有公平的機會,各級教學成果評比要向一線教師傾斜;建立健全各發展階段教師發揮作用工作機制,探索優質師資在區域內共享使用工作機制;突出師德作為第一考核標準的要求,對于入選培養工程的教師實行屆期管理考核,健全考核退出機制,在管理使用中發現優秀者并納入重點培養等。(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世鋒)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