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觀海新聞記者從嶗山區教育和體育局獲悉,近年來,嶗山區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為目標,大力推動全民健身體系建設,逐步形成了具有“山海”特色的實踐路徑,基本建成覆蓋城鄉、比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運動鍛煉場所越來越多。嶗山區不斷加大投入,滿足全民健身的場所期待,截至目前,建成500余套室內外健身設施,55處籠式場地,5處智能健身吧,實現了社區健身設施百分之百覆蓋。中小學校室外體育場地百分之百免費對市民開放。建成183個全民健身站點,廣場舞在茶余飯后“舞”起來;城市會客廳(沿海一線)建成18.5公里健身步道,配齊籠式多功能場地和健身設施;建成浮山生態園、金嶺山公園、深圳路體育公園,“顏值高”、“氣質好”,成了運動愛好者的“網紅打卡地”。
全民健身氛圍越來越濃。嶗山區每年組織60余項群眾喜聞樂見的籃、排、足、帆船等全民健身活動,參與活動人數達3萬余人次。每年組織國民體質監測活動,為800余名群眾送上健身指導與運動處方。依托現有30多個體育協會、俱樂部和體育專業公司,舉辦“金融區籃球賽”、“嶗山100山地越野賽”等體育品牌賽事,協助做好國際柔道大師賽、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等賽事。開展“帆船五進”活動,每年直接參與帆船體驗達5000余人次,激發廣大居民參與帆船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創新舉措走在全市前列。嶗山區在全市率先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對轄區內健身設施進行巡檢、維護,對轄區內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經營場館進行巡檢。編制完成《嶗山區公共體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是青島市第一個完成專項規劃的區市,該規劃以打造和完善區級體育公園,街辦級體育活動中心、街道公園,社區級活動中心、社區游園相結合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全力打造“8分鐘”健身圈,使廣大居民健身能夠實現“舉步可就”。
惠民工程取得具體實效。嶗山區啟動了“公共健身設施更新、新建工程”,對轄區內121個社區約2000件健身器材進行更新,并新建40處健身路徑。在“太極拳五進”基礎上,開展了創建“全國老年太極拳之鄉”工作,完成183個小區和17個社會輔導站點的場地、場館建設,全區骨干成員增至3800人,在冊練習太極拳老年人增至10000人。
“互聯網+體育”有新突破。嶗山區以“體育+”“+體育”融入區域經濟發展大局,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嶗山區將建設“全民健身”智能網絡信息平臺,為44萬群眾提供統一線上體育服務,提升居民鍛煉熱情,增強嶗山區居民幸福感。
據悉,接下來嶗山區將結合實際情況,爭取國家、省、市體育部門支持,積極引進大型賽事,通過賽事舉辦拉動體育產業的發展,助力時尚體育建設。探討在石老人海水浴場設立全國沙灘足球(排球)基地,舉辦沙灘足球、沙灘排球、沙灘橄欖球、帆板、沖浪等沙灘系列品牌賽事。繼續致力高端體育休閑公園建設,促進嶗山區體育事業更快發展。(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韓星)
責任編輯:李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