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2年7月27日7版
一周說
要嚴管,更要“長治”
近期,為加強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管理,確保道路交通安全暢通,多個區市確定了轄區內的“嚴管路”:除停泊車位外,禁止機動車輛停放。公安交管部門通過現場查糾、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抓拍等方式,嚴管機動車違法停車行為,并依法予以取證、處罰、拖移。與此同時,部分區市同期啟動了“最強勤務模式”:高峰時段,嚴查各種亂停車現象,平峰時段,在保障線上巡邏的同時,嚴查違法行為,切實做到路口管控和線上巡邏相結合。
“嚴管路”和“最強勤務模式”的推出,無疑是整治道路停車亂象的一劑“猛藥”。事實證明,在這些嚴管路段上,道路更加暢通、停車更有秩序、街面更加整潔。
在為“嚴管路”和“最強勤務模式”鼓與呼時,我們也要意識到,停車之治僅憑交警部門之力難以形成長久之效,因為停車問題涉及政府、社會、個人等方方面面,必須在全社會共同參與、各部門各司其職的基礎上,通過建立強有力的協調機制統籌推進,方能標本兼治。
綜合審視亂停車問題,其癥結在于停車資源稀缺、精細治理不到位、共享車位不普及等。當前階段,挖潛擴容、資源共享無疑是化解停車難的可行路徑,而這一切,需要部門協作、統籌推進。
他山之石,可資借鑒。針對亂停車問題,杭州細化和明確了各個職能部門在城市停車規劃、建設和管理上的工作職責,并建立了相關的綜合協調機構——市停車辦,從市政府層面不斷加強部門協作,統籌治理停車難。鑒于此,我市不妨盡快推出頂格領導的職能部門,明確分區分類管控要求,制定差別化、精細化的停車供給及需求管理策略。
通過頂格統籌,可以實現區域化停車綜合治理,陸續推出小區內部挖潛、錯時共享、周邊挖潛建設、道路臨時停放等具體舉措:在有條件的社區,有效挖掘部分空地、邊角地、失去綠化功能之土地的潛力;利用夜間公共建筑的閑置停車位,全面推行錯時共享;整合社區范圍內拆違騰退用地等設置臨時停車場。此外,實施道路停車改革,開展道路停車居住認證,適當利用道路停車資源,同樣可以為解決停車難題提供可行路徑。
“嚴管路”涉及一時之策,“停車辦”則事關長久整治。
希望以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為契機,臨時之策和長效規劃有效統一,頂格設計、統籌推進,示范引領、長效整治,持續探索停車亂象的終極解決之道,日積月累、持之以恒,把秩序、整潔和溫暖融進這座城市的日常治理,融進這座城市的精神內核。(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邱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