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青島觀眾而言,什么樣的劇集才是最具地緣性的作品呢?正在愛奇藝熱播的雙時空成長勵志國民劇《天才基本法》無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有人從中看到了青島這座天然影視棚的城市風光,有人則為劇中所探討的當代教育現象而感慨唏噓——無論是鏡頭外景,還是精神內核,《天才基本法》所貼近的正是這座城市電視觀眾最為關切的兩大話題。
該劇全程在青島取景拍攝,青島“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熱”的自然、都市雙重風光都被劇集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海洋沙灘、紅頂老城、林立高樓,青島集海濱、文化、潮流于一身的景觀特征讓《天才基本法》無需轉戰多地即可完成拍攝,堪稱“一座城成就了一部劇”。
觀劇的過程,除了對于城市美景的浮光掠影,還有更多的青島觀眾為劇集所探討的教育話題所擊中。儒家故里,孔孟之鄉,作為教育重鎮的山東對于孩子教育的關注和重視總是為人津津樂道,而《天才基本法》中以數學學習為主線的故事情節,自然也應和了不少本土觀眾的心頭好。

奧數訓練思維,競賽并非捷徑
甫一開篇,《天才基本法》就在一次時空穿梭中將林朝夕(張子楓飾)置于“芝士世界”的奧數培訓班中,由此,追逐有關數學的熱愛與夢想成了全劇最重要的主線。在熱血勵志的價值敘事之下,劇集對奧數培訓班也進行了生動的現實刻畫,強化劇集對當下教育觀的現實關照。
前幾年奧數盛行,數學競賽被視為“小升初”的一條捷徑,一大批奧數培訓班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然而,當孩子被困在奧數的題海中,為升學而學習的功利性目標并不能激發他們對數學的真正愛好。在劇中,林朝夕在“芝士世界”尋找回自信和成就感,從而逐漸愛上數學,她能夠承接林兆生(雷佳音飾)的數學研究事業,并非在“捷徑”的目標指求下盲目投入,也不是老林“逼迫”她一定要學好數學,而是在熏陶和引導中慢慢滋養、培養興趣,在興趣驅動下不斷奮發。自由式的家庭教育讓林朝夕享受“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從這個意義上,她學好數學、獲得奧數金牌反而是“無心插柳”的附屬品了。

如同劇中的林朝夕,奧數本是一種學科大綱外的興趣課程,適合對數學真正有興趣的、學有余力的同學額外“加餐”。如若不喜數學,強迫孩子學習也不一定能產生正向的激勵。更何況,學習奧數并非走上“躺贏”捷徑,恰如劇中“一以貫之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的核心價值,即使是奧數“天才”也要遵循勤奮的“基本法”,絕非獲得了提前保送名校的“通關金手指”。
知道孩子并非數學天才,但看到其他孩子都在學,又不希望自家孩子輸在起跑線,劇集對當代父母培養孩子的教育觀刻畫得鞭辟入里。在對現實的描摹之外,《天才基本法》也在提供引人深思的方法指引:家長們大可將奧數視為對孩子思維邏輯行之有效的訓練方式,學會是錦上添花,學不會也不必“牛不喝水強按頭”。當學習少一分功利目的,或許可以收獲自然而然的意外之喜。
興趣是最好老師,教育應保持快樂
在描寫奧數培訓班的橋段里,《天才基本法》塑造了兩位性格截然相反的數學老師。林兆生與張叔平(王驍飾)本是大學同學,但自身的學習經歷卻讓他們的教育方式形成鮮明對比。后者在奧數訓練營中設置大量“極限”的考試條件,用不斷加劇的競爭和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讓“拔尖”的學生更有的放矢;而前者則在點燃篝火、烤熟地瓜的夜里,在無盡的星空下講起數字的起源和偉大數學家的生平故事,孩子們充滿光的眼神證明著他們心中對數學的愛好之火正在點燃。

快樂還是壓力,應該給予孩子怎樣的童年?《天才基本法》中兩位老師的教育理念之差,其實也是當代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本質糾結——一邊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祖先遺訓,一邊是內卷時代“童年在消逝”的惋惜?!短觳呕痉ā冯m然在體材上略帶輕科幻的氣質,但其對于現實的關照筆力卻十分不俗,借這場奧數培訓的數學學習風波,劇集探討著有關“雞娃”的教育觀,試圖用文藝的方式抹平焦慮的根源,導向興趣與快樂的教育奧義。
每一位家長都望子成龍,但“成龍”的路徑卻未必僅有一條?!疤熨xor努力誰更重要”的選擇題自古以來就被不斷爭論,但這個問題的吊詭之處在于:每個孩子都有一些獨一無二的天賦,比起“一條道走到黑”的埋頭苦干,抬起頭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路似乎顯得更有意義。《天才基本法》想要表達的,是希望用現實的刻畫來讓家長做出最適合孩子的選擇——對于教育,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找到真正的愛好,然后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在最擅長的賽道奮力拼搏,方能成就大器。
在青島拍攝、在暑期開播,愛奇藝《天才基本法》在空間和時間的雙重維度都不斷應和著教育的議題。恰逢暑假,在勵志的故事中思考教育觀念的宏大議題,《天才基本法》值得家長與孩子一同坐在電視機前,共襄這場有關數學、有關教育的文藝盛宴。(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周潔)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