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14日訊 上午,天空飄起小雨,城陽街道瑞陽路社區核酸檢測點搭起了雨棚,社區居民有序排隊等待,秩序井然。在現場,城陽區今年新錄用的“飛揚計劃”大學生王飛正低著頭,專心進行著標本貼簽和信息校核工作,雨水并沒有影響到她的工作熱情。
“得知要來核酸檢測點支援,感覺自己可以出一份力,心情還是比較激動的。”王飛說,城陽區開展全面核酸檢測后,他們也接到了支援通知,沒有猶豫、不怕吃苦,她和同事們迅速前往不同的核酸監測點進行支援,王飛便來到了瑞陽路社區。“以往都是在電視上看到這些場景,昨天下午人非常多,我們一直工作到深夜,今天人少了一些,感覺自己也為防疫做出了貢獻。”
今年8月,為著力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和基層服務人才短缺的問題,城陽區突破地域限制,暢通引才渠道,啟動實施千名大學生就業城陽“飛揚計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提供了1000個基層服務崗位,面向全國范圍派遣期內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高校畢業生公開招聘,招聘人員主要從事基層公共服務和基層衛生公共服務崗位,9月中旬已上崗工作。
街道、社區是核酸檢測的第一線,也是檢測工作的主戰場。為配合做好本次核酸檢測工作,城陽區“飛揚計劃”工作專班緊急將園區、專班和就業人才專員崗位人員121人抽調到核酸檢測一線,協助做好現場檢測及信息錄入等工作,得到了“飛揚計劃”新錄用大學生的積極配合和廣泛響應。
“為防疫工作出一份力,是每一個青島人,每一個城陽人應該做的,更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得知城陽區要開展全面核酸檢測,徐政第一時間主動報名,前往城陽街道大周村社區進行核酸檢測信息錄入工作。
信息錄入工作需要對核酸采集群眾的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號碼和家庭住址等信息進行逐一精準錄入,不能出現一個文字或數字的錯誤,來到大周村的第一個晚上,徐政就工作到了凌晨兩點。“長時間錄入數據的確很累,但我也想多做一點,為城陽的核酸檢測工作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在各個核酸檢測現場,隨處都可以看到這些“青春”身影,協助醫護人員與志愿者布置檢測場地、進行人員疏導、開展信息登記及核對、補充檢測物資。“沒關系沒關系,我再多錄一點再休息”“加班加點無所謂,希望全員核酸檢測工作盡快完成”……面對“大考”,他們發揚無私奉獻、不怕吃苦的精神,一張張藏在口罩后面的年輕臉龐展示的都是責任與擔當。(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張晉 通訊員 茍小妹)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