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評論員 王學義
在此次疫情發生以來,“青島速度”“青島溫度”在朋友圈接連刷屏,備受矚目。熱詞的背后,是青島城市應急能力的一次凸顯。
截至10月12日17時30分,青島全市已采樣1038785份,出檢測結果312977份;截至13日8時,全市已采樣3078528份,出檢測結果1107883份;截至14日9時30分,已采樣7502720份,出檢測結果4064119份……這一連串數字直觀體現了檢測進程之飛速,也以最直接的方式讓人們看到了“青島速度”。
如同網友所感慨的,這樣的速度已經刷新了“世界紀錄”,只有中國才能造就這樣的速度。同時,在已采樣750多萬份,出檢測結果400多萬份中,未發現新增陽性樣本。而進展的及時公布,也讓青島市民乃至全國人民,都感覺到了幾分放心和安心。
在整個戰疫過程中,青島市民所展現出來的高素質,讓人心生溫暖。無論是積極響應配合檢測,還是主動保持有序順暢,乃至主動盡責出力、捐助物資……這些都讓人們真切感覺到了這座城市的溫度。
在視頻平臺上,一位5歲男孩獨自做完檢測后,向醫護人員鞠躬致謝,引來點贊無數,網友感慨“被暖到了”。這,是人性之暖。
一位拾荒老人問檢測收費嗎?得知“免費”后,他將拾荒袋子放在一旁,緩緩走進了隊伍。這一幕被一位作家看到后發到了微博上,引來紛紛轉發。不論戶籍,不問城鄉,全部免費。“真好!生在這片土地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被放棄。”這,是制度之暖。
“你檢測了嗎?”正成為一句親切的問候。檢測也進入上門服務階段,利用網格化管理優勢,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等群體開啟上門服務模式。精準而細致的工作,讓溫度在社區街巷、在人們的心間悄然流淌。這,是治理之暖。
事實上,不管“青島速度”還是“青島溫度”,背后都有青島城市綜合實力的強力支撐,尤其是城市應急能力和社會治理能力。
從發生此次疫情后果斷作出全城檢測的正確決定,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全省檢測力量的鼎力支持,再到國家、省專家來青指導,在最短的時間內動員起了強大的力量,為青島戰疫提供了堅強的保障。來自全國人民的高度關注,響徹整個網絡的“青島加油”,以及青島人民的萬眾一心的行動,共同匯聚起戰疫必勝的信心。
也必須看到,此次疫情暴露出了青島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存在的短板和漏洞。對此要高度重視、深刻反思、舉一反三。不回避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只有從嚴從實從快從細抓好救治、流調、排查、檢測、封控等工作,堅決把疫情防控各項措施落到實處,才能打贏打好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責任編輯:陳海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