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22日訊 自2019年起,一年一度的譚盾音樂周已經成為青島暑期最有先鋒性、國際影響力的音樂盛事之一。過去的三屆音樂周里,譚盾首創性地把“音樂”與“音藥”結合,通過樂、藥同音同源的學術探討,綜合了俄羅斯吉他與湖南女書、“武俠”三部曲與杭蓋蒙古風情搖滾樂隊、楊麗萍舞蹈與“水樂”打擊樂的創意演出,為樂迷帶來了新意層出不窮的藝術饗宴。8月22日,“2022·青島譚盾音樂周”在青島市人民會堂舉行發布會,譚盾在現場介紹,今年既是音樂周也是音藥周,自己在頻繁的酒店隔離、密集的核酸檢測間隙開出了一副藝術藥方,包含了現代電子音樂《海上電音·節奏浪》、人工智能“小冰”音樂《生命的奧秘》、《敦煌五樂神·大自然眼淚》三部大制作,綜合了電音的能量、浪漫的科技、敦煌精神的療養,呈現給觀眾富有藝術美感的心靈療愈。

譚盾周新聞發布會現場。
譚盾音樂周提前嘗鮮
本屆“譚盾音樂周”包含三個維度的音樂創作。8月23日晚間在西海美術館上演的《海上電音·節奏浪》電音音樂會&EDM開幕舞會代表了他對電子音樂“能量”的體驗。“這次我的藥方讓大家更加放松、自然、平和地面對當下。第一場是一個電音之夜,我想驗證一下:電能不能浪漫?電能否產生荷爾蒙,能不能治愈我們內心深處因為疫情帶來的憂郁?電能不能帶來愛情或者說電能不能‘來電’?”這場音樂會從日落持續到月升時刻,作曲家劉雋皓、鄭河受此次音藥周青年原創計劃的委約帶來新作品,兩位知名電子音樂制作人顏沐宸和QwentyZ也將參與其中,帶來一場電音與海浪相碰撞的跨界音浪盛會。8月25日晚間在1907電影博物館上演的“上海音樂學院音樂人工智能之夜《生命的奧秘》”由著名的AI少女小冰擔綱,她將通過影像的方式與著名作曲家于陽,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專家Gerwin Schalk以及來自上海音樂學院的年輕作曲家合作,一同展示更具實驗性和前衛感的人工智能音樂作品。譚盾表示,音樂創意與腦部電波之間有科學的聯系,“我們邀請的科學家專門研究腦部活動,從腦電波中研究人類接受藝術治療的可行性。”

譚盾音樂周排練現場。
歷屆譚盾音樂周都有對青島籍音樂人的扶持、合作,今年音樂周閉幕音樂會上,青島籍打擊樂藝術家林喆將演奏全本的《大自然眼淚》,從音樂藝術性和技巧性完成極具分量的挑戰。閉幕音樂會另一部重頭戲為譚盾新創作的敦煌古樂器五重協奏曲《敦煌五樂神》,這部作品以《三國演義》中五個歷史人物為原型,以尺八、唐笙、唐代奚琴、五弦琵琶和篳篥對應英雄故事,在湮滅的歷史英雄與瀕臨失傳的敦煌樂器之間建立氣質的傳承、精神的回響。譚盾介紹,這部作品原本是酒店隔離期間的遣懷作品,然而進入創作狀態后欲罷不能,收獲了一部富有藝術特色的作品。對于青島樂迷來說,見證這樣一部古樂的首演,也是譚盾音樂周的一大樂事。(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米荊玉/文 王雷/圖、視頻)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