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2日訊 初秋的烈日下,一排排玉米葉片碧綠、植株健壯,一壟壟大豆生機盎然、排列整齊。“今年響應國家號召,我承包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240畝,玉米畝產估計五六百公斤,大豆估計是100公斤左右,今年每畝地估計能增收三四百塊錢”。杰程相伴家庭農場主宮順程已經自己承包土地種植玉米、大豆十多年了,但今年是青島市規模化示范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第一年,站在自家田地里,看著兩種作物長勢喜人,宮順程臉上露出笑容。

青島市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現場觀摩培訓會1日在萊西市姜山鎮舉辦,來自青島各地市的農戶、農技人員與青島農業大學專家教授交流種植經驗、田間管理技術。目前,青島市實施復合種植的玉米大部分正處于灌漿期,晚播玉米處于抽雄吐絲期,大豆已處于結莢-鼓粒期,晚播大豆處于初花-盛花期。作物長勢普遍較好,但仍存在大豆旺長、玉米發病等問題,青島農業大學教授劉樹堂對農戶們建議道:“現階段作物植株生長迅速,對水肥需求大,下一步要做好防高溫干旱、防澇害漬害、防強風倒伏、防病害蟲害工作。”
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模式在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并要求在黃淮海、西北、西南地區推廣,這種種植模式是在傳統間作基礎上創新發展而來的,更加綠色高效,是穩玉米、擴大豆的有效途徑,不僅讓玉米基本不減產,還能增收一季大豆。
今年,農業農村部在全國16個省份推廣該模式1500萬畝,山東省推廣150萬畝,青島市承擔了2萬畝推廣任務。

通過強化政策設計、技術支撐、機具配套、種源保障、試驗示范等關鍵環節,青島市為“穩糧擴豆”保駕護航。青島市將2萬畝復合種植任務分解到5個產糧大縣,先后制定印發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實施方案》、《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生產管理技術預案》等。市縣兩級分別成立了項目領導小組和技術小組,建立了復合種植主體臺賬和復合種植監測系統,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監測77家種植主體、82個地塊復合種植任務落實情況。同時,青島市農技中心為77個種植實施主體逐一編號建立技術服務卡,量體制定減量一體化施肥、化控抗倒控旺、綠色防控、全程機械化等多項配套技術方案,分組包片開展技術服務150多人次。技術方面,引進河北農哈哈、山東大華等企業生產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機械60余臺(套),遴選15個大豆品種、6個玉米品品開展品種試驗。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落實相關扶持政策,繼續做好中后期田管工作,加強技術跟蹤指導,解決堵點問題,推進機藝配套,實現大豆玉米協同高產,將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增產增收優勢真正發揮出來”。青島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處處長劉方金說道。(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張晉 見習記者 周亞嬈)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