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象”起舞
海爾、海信、青啤、雙星等一大批龍頭企業,正以創業者的姿態,用“再造”的勇氣,踏上“倍增”的創業之旅
用慣常的邏輯,創業是年輕的專利。人們之所以用瞪羚來定義優秀的初創企業,正是要強化輕靈、敏捷、快速這些年輕的特質。他們中間最成功的被稱作“獨角獸”,創業時間也被限定在10年之內。
但是,那些體量巨大、在市場上舉足輕重的“大象”們就一定跟“創業”無緣嗎?
在青島,海爾、海信、青啤、雙星等一大批龍頭企業,正以創業者的姿態,用“再造”的勇氣,踏上“倍增”的創業之旅。
誰說大象不能起舞?
在城市決策層的強力支持下,依托良好的發展環境,“群象起舞”,正成為青島經濟發展中最悅目的風景。
搶跑新賽道
“換道超車”,是這些深耕于充分競爭領域的巨頭們的不二選擇。而要能搶跑新賽道,需要以敏銳的洞察力,做出順勢而為的產業抉擇。
在“新基建”浪潮下,海爾集團將工業互聯網看做是“互聯網的下半場”,是激活傳統產業、搶占新產業制高點,提出了《四年5000億,再造一個新海爾》的規劃;海信集團進一步提速包括智能交通在內的智慧城市建設,提出《青島智慧城市與高技術產業登頂計劃》發展規劃,通過這一5年3000億的倍增計劃試圖抓住風口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
提出這樣“再造” “倍增”的“跨越式發展”目標,海爾、海信的想法不可謂不大膽。然而兩個巨頭也是有充足的底氣的。
在工業互聯網領域,海爾坐擁國家十大“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之首的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目前,行業獨角獸卡奧斯已賦能建陶、房車、農業等15個行業,已于近日簽約國開制造業轉型基金,將獲得來自這一國家級基金2億元的A+輪融資。
在智能交通領域,已有22年建設經驗的海信是現象級的存在,在全國近150個城市都有業務布局,手握16497件“新基建”相關專利,主持參與國際和國家標準近200項,是這個龐大“智慧”藍海中最有力的競爭者之一。
這些“大象”正在全力“奔跑”的新產業賽道,與青島這座城市的未來發展休戚與共。
而青島也傾城市之力給予了這兩家龍頭企業充分的支持:市委書記親自主持了兩家企業發展規劃的工作專題座談會;青島提出了依托海爾平臺、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全面開放智慧城市應用場景、支持海信發展計劃。
青島將自己與龍頭企業發展的新賽道充分綁定,因為青島相信,支持龍頭企業已不是簡單地支持一家企業,而是支持青島的產業生態。
提出了超常規發展規劃的青島產業龍頭不只有海爾和海信,青啤集團提出實施“三年倍增發展計劃”,雙星集團提出實施“千億規模企業發展計劃”。青島還在研究制訂《市屬企業國際化品牌化發展“星海”計劃》,市場化推動紅星化工、海檢集團、海灣集團等市屬企業國際化跨越式發展。
在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下,中國正在構建新的內需體系,中國的產業布局將迎來新一輪變革和洗牌。
新的歷史機遇下,這座城市對龍頭企業賦予了更高的希望,不僅僅是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在全國乃至全球的產業競爭中成長為頭部企業,甚至不只是推動青島工業互聯網和智慧城市建設走在全球前列,還要為青島帶來高技術產業集群,通過產業模式的顛覆真正實現城市動能轉換的飛躍。
長出新生態
孕育轉型的全新生態,讓這些產業巨頭正在變得越來越“不像自己”。
青島的龍頭企業往往都是在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中走向全國、走出國門,成為行業巨頭的。
面對存量市場,在這些巨頭的轉型創新中,已經很難用單一行業來描述一個企業。
海爾已經不再單單是一家家電企業。雖然海爾依然穩拿全球白電銷量十一連冠,但如今海爾 “生產”的已經不僅是家電產品,而是物聯網的智慧場景、是創業企業和創客、是賦能智慧生活和智能制造的生態。
在以家電為基礎的智慧家庭領域,海爾智家圍繞家庭生活場景,吸引了13個行業超過5000家生態資源方,提供全屋家居家電一體化解決方案;原創的卡薩帝高端家電品牌連續8個季度市場增幅超過30%,在高端市場傲視群雄;在智慧物流領域,日日順在國內首創了大件物流智能無人倉,為用戶提供場景物流服務;在大健康領域,海爾生物醫療成為青島市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入選科創50指數;在創業孵化領域,海創匯覆蓋了340多個加速項目,總估值超過1200億元,已經孵化出2家上市公司、5家獨角獸、21家瞪羚企業……這樣的海爾,早已不是一艘獨自乘風破浪的巨輪,而是一個對市場沖擊具備多重防御能力的航母編隊。
海信也是如此。人們看到的只是在喧囂的賣場中促銷推廣的家電業務,卻很難注意到海信隱匿冰山一角之下的科技業務。
在不為外界熟知的ToB領域,海信悄然在多個行業提前布局,耕耘數年,從消費電子和家電產業起步,卻穩步邁向了高科技產業,并不斷積蓄著技術能量,實現了從短周期、低貨值、低利潤的業務轉戰到長周期、高價值、高利潤的產業。
今天的海信通過技術壁壘占據了國內第一梯隊位置,不僅保持著多年中國電視市場占有率第一,在商用多聯機、智能交通、光通信等產品或領域也做到了中國乃至全球第一,“B”面業務利潤貢獻率近“半壁江山”,為“百年海信”的經營目標構建了自己的“護城河”。
疫情沖擊下,百年青啤通過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顯示出了企業強勁的韌性和高度的敏捷性。3月10日,青島啤酒公司以世界眼光高起點謀劃,啟動了產業集聚、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時尚文旅、高端消費等多領域的2020年首批重點項目的簽約與開工建設。項目包括青島啤酒平度智慧產業示范園100萬千升啤酒擴建項目、青島啤酒廠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擴建升級項目、青島啤酒西海岸精釀啤酒廠暨時尚花園新建項目,總投資10億元。
推出海藻蘇打水、布局1903社區酒吧……近年來,青啤連連推出創意之舉,意在通過“跨界”,持續打造以“智慧型”為特征的先進產業集群,打造一個板塊間深度關聯、跨界融合、利他共生的“啤酒+”產業生態圈系統,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便捷化和場景化的消費需求,在“多賽道”上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這些龍頭企業的背后,都已經形成跨行業、跨領域的產業生態。未來,具備全新生態的龍頭企業,或許可以帶給青島這座創業城市更大的想象空間。
依托自身的平臺生態和技術優勢,這些在風口起舞的龍頭企業可以成為新模式、硬科技創新成長的孵化平臺,為青島培育孵化出更多的創業企業和行業領軍者。一個鮮明的佐證就是,海爾系的日日順、少海匯和海信旗下的聚好看都已名列權威榜單的獨角獸企業行列。
這些產業巨頭也有能力成為青島“雙招雙引”的平臺,成為招商引資的信息源、吸鐵石,做產業鏈的“鏈長”,做產業集群的“群主”,為青島帶來更多新經濟企業和領軍人才。
龍頭企業之間的資源耦合也將為青島全面提升產業集群帶來更多的機會。一個例子是,在建設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語境下,海爾卡奧斯已經和青啤、雙星簽約,共建相應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子平臺,而這樣的資源耦合,無疑將提高各個企業在各自行業的資源集聚能力和“話語權”。
變革新機制
更深層次的機制體制變革,正在這些龍頭企業發生。
7月16日,雙星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簽約儀式在青島市級機關會議中心舉行。雙星集團以增資擴股同步股權轉讓方式引入啟迪科技城集團有限公司、青島西海岸新區融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省鑫誠恒業集團有限公司三家戰略投資者和“職工持股平臺”。
作為青島市第一家在集團層面進行混改的企業,雙星打響了青島國企改革“第一槍”,被媒體認為是青島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史上具有蹚路破冰意義的里程碑。
這次混改,是雙星自我認定的“三次創業”,其邏輯不僅在于創造價值,更重要的在于以“新戰略、新資源、新機制、新治理”創造潛能和釋放潛能——混改后,雙星在開展員工持股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同時,將圍繞橡膠輪胎、人工智能及高端裝備、廢舊橡塑綠色循環利用三大產業,實施智慧生態、智慧輪胎、智能裝備、環保新材料的“三智一新”戰略,借力三家資產超千億的公司共同提供資源支持打造千億級企業。
上一次青島被外界普遍認為具備破冰意義的混改發生在20年前的海信。
2001年,海信確定了人在股在、股隨崗變、離崗退股、循環激勵的股權激勵方式,將所有權、支配權和受益權分離。這一“另類的”激勵原則,奠定了海信近20年的高速增長,還因兼具創新性和實用性,被國務院國資委作為“教科書”全國推廣。
當前的這一輪國企改革恰逢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關鍵期,海信也是當之無愧的“混改先鋒”。根據海信旗下上市公司海信家電、海信視像的公告,海信集團旗下海信電子控股公司混改方案獲批。將通過公開掛牌方式,增資擴股引入戰略投資者。混改完成后,國有股比例將下降約5個百分點,海信電子控股公司也將由此成為非國有控股企業。海信電子控股是海信家電的間接控股股東,是海信視像的直接控股股東。
其中的“引入戰略投資者”,被家電業界對標轟動一時的格力混改,解讀為“尋找下一個高瓴資本”。可以肯定的是,此次混改,將使海信在技術等方面領先的基礎上,實現對人才結構、管理效率等治理上的升級迭代,形成更有競爭力的制度,從而激發企業活力、提升效率。在前期經過驗證的激勵模式下,海信的此番混改也似乎是新一輪創業征程的開啟,企業活力激發和戰投產業協同效應值得期待。
更多的青島龍頭企業都在以創業的姿態進行自我迭代。在海爾,每年必過的一個“紀念日”就是12月26日的“創業紀念日”。創業36年以來,海爾已經迭代到了第六個發展階段,不斷以管理模式變革進行自我顛覆。
企業的自我迭代最終都指向同一個目標,那就是基業常青。
一座正在創業的城市,離不開以創業姿態奔跑的龍頭企業。這些與城市共舞的“大象”,正在與青島一起,成為匯聚天下創新創業者的平臺,成為新物種不斷成長成功的熱帶雨林。(青報全媒體記者 楊光)
責任編輯:張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