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后,我們每天的檢測產能從6000例,一下子增加到了每天3萬例,為了更高效、準確地完成檢測任務,我們從全國其他分公司抽調人員、儀器增援青島。 ”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侯生根說。10月15日,早報記者前往青島首家承擔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的第三方醫學實驗室——青島金域醫學檢驗所,實地探訪了檢測標本的交接、滅活、檢測、結果錄入等現場。
接收標本三層防護零接觸交接
10月15日上午,記者來到青島金域醫學檢驗所,在公司門口設立的一處專業檢測標本交接點,工作人員正在現場接收轉運過來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標本。在對標本箱外表進行細致地噴灑消毒后,工作人員用手持終端一一掃描統計表中的條碼,將標本信息錄入系統。
據工作人員介紹,用來存放標本的都是專用標本運輸箱,整個運輸過程由兩位專業物流人員負責隔離運輸,并且是專車專運。青島金域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超廣介紹,“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要求,病毒標本需要3層保護。首先是采樣管,也是整個過程中相對最危險的環節。密封后的采樣管再加一層保護,最外面一層是標本箱。我們這些標本箱必須是恒溫狀態,而且還裝有GPS定位系統,用來記錄和追溯標本的運送軌跡,這些信息后臺都能實時監控。 ”
隨后,記者跟隨兩人來到一處電梯前,劉超廣說,檢測標本由專人負責,并且要通過專用電梯送到5樓的實驗室。在5樓,十幾個實驗室一間間緊挨著,標本到達的第一站是標本預處理實驗室,工作人員正在忙著往電腦里錄入信息數據,實驗室的門口貼著黃黑色“生物危險”標志。進入實驗室的走廊前,任何人必須要穿戴上隔離衣,戴上口罩、腳套等防護后,才能進入。
每個標本有3層安全防護,運送人員在交接處交接標本,消毒后,用對講機通知隔壁的標本滅活間工作人員收取,雙方以不見面的方式完成標本交接。
病毒滅活需56℃水浴30分鐘
與交接處相隔的房間就是標本滅活間,3名檢測人員正在機器前忙碌著,房間外面的墻壁上貼有“污染區”的標志。侯生根說,在標本取樣后,要先進行病毒滅活處理,這一步極其關鍵,進行滅活處理的樣本,既保留了病毒核酸信息,也確保了工作人員不被未知標本傳染。
“把標本放在56℃的水浴箱中進行30分鐘的高溫水浴,標本滅活是除了采集外,檢測流程中危險系數最高的環節之一,開箱環節必須在生物安全柜完成。我們的檢測人員必須要穿戴三級防護,要求戴上N95醫用口罩、護目鏡、全身防護服、乳膠手套、長筒靴套、鞋套等。 ”劉超廣說。
病毒滅活后,下一步,標本要經轉運箱運往PCR實驗室 (又稱基因擴增實驗室)進行正式檢測。 “原先需要人工提取,現在已引入自動核酸提取儀,可以一次性完成96份標本的提取工作,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確保提取信息的精確性。 ”劉超廣說。
實驗室負責人薛彥青告訴早報記者,盡管有了提取儀,可以大大提高檢測效率,但是遇到一些復檢的情況,還需要人工來提取。 “混在液體當中的就是從疑似患者咽喉采集到的上皮細胞,里面可能含有新型冠狀病毒。從采樣罐中取出樣本時,容易產生氣溶膠。氣溶膠是比飛沫更微小的粒子,借助空氣傳播,也是這次疫情需要高度警惕的傳播方式。”薛彥青說。
分析數據“讀圖師”快速判斷
薛彥青說,PCR擴增就是通過試劑讓病毒的特定核酸片段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呈現數百萬倍擴增,借助儀器收集反應過程中所釋放的熒光信號。在擴增過程中,如果有新冠病毒RNA的存在,將出現熒光信號曲線。
“我們要把標本加到反應體系里,蓋好蓋子,再放到實時熒光定量PCR儀上面進行檢測。檢測時既要混勻溶液,又不能讓它有絲毫外泄,整個過程也比較危險。 ”薛彥青說。
從事檢測事業10多年的薛彥青,談起最近的檢測,對他來說就像是迎接一場大考一樣。為了保證在檢測過程中全神貫注,檢測人員需要提前4個小時做準備,在每次長達6個小時的檢測期間不能喝水,更不能上廁所。三級防護服雖然并不負重,但非常悶,穿上一會,護目鏡就會有一層水汽,大家只有在防護服后面寫上自己的名字,才能識別彼此的身份。
記者了解到,在整個檢測過程中,最后出來的是一張圖,這就需要有人對照標準圖來做出評判,他們要扮演“打分老師”的角色。這更是經驗和耐力的考驗。 “擔當‘讀圖師’的人,需要有高度責任心和判斷力。 ”劉超廣說。
全力增援日檢測增到3萬例
今年2月15日,青島市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批復青島金域醫學檢驗所開展定點檢測工作,金域醫學成為全市第一家承擔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的第三方醫學實驗室。
“從今年2月份開始,我們每天檢測的數量從1000例到3000例,再到6000例,最近3天,我們的檢測任務一下子增加到了3萬例。 ”金域醫學副總裁侯生根說,為了盡快完成檢測任務,金域醫學從全國各個實驗室抽調人員和設備,全力增援青島,上周日46名技術骨干和17臺檢測設備就運到了青島。
記者了解到,為了高效運轉,上百名檢測人員采取了三班倒的工作模式,33臺設備也是晝夜工作,經過3天的忙碌,金域醫學負責的近70萬人份檢測標本全部完成。
“這段時間,我們的檢測人員都拼了,他們一進實驗室就是七八個小時,從實驗室出來后,經常是一身汗水,因為勞累和缺氧,很多人連飯都不想吃,只想坐在椅子上短暫休息一下,因為還要接著投入到工作中。 ”侯生根說。
/ 人物 /
一天三班倒跑著做檢測
記者了解到,為了高效運轉,上百名檢測人員采取了三班倒的工作模式,33臺設備也是晝夜工作,經過3天的忙碌,金域醫學負責的近70萬人份檢測標本全部完成。
記者見到了金域醫學武漢實驗室的徐月明,這次她主動報名支援青島檢測工作。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青島,乘坐出租車時,的哥很熱情地給我們介紹城市,讓我們感受到了青島人的熱情好客。 ”
徐月明參加過武漢疫情防控工作,最忙碌的時候連續工作30多個小時,徐月明的團隊最多的時候,一天要檢測3萬例。因為工作突出,徐月明被公司授予為“病毒獵手”的榮譽稱號。
徐月明來到青島檢測,擔任的是“讀圖師”的重擔。“我們共有6名讀圖人員,需要面對33臺檢測設備出具的圖表,我們要既快速又準確地讀懂圖表的含義。 ”徐月明說。
早報記者了解到,每張圖片上共有96組曲線,每組曲線有3條,除了4組是質控線,其余的是92個人的檢測曲線。 “我們需要把92組曲線跟質控線做比對,陰性一般是一條直線,而陽性是有上升趨勢,以此來判斷核酸的陰性與陽性。 ”徐月明告訴早報記者,她能夠在一分鐘內判斷出92個人的新冠病毒核酸情況。
在青島工作的3天里,徐月明負責的是夜班工作,從每天晚上9時到凌晨3點半。凌晨,是人體比較困乏的時段,對此,徐月明告訴早報記者,因為太忙了,結果也就忘記了疲勞。每個人要面對10多臺設備,設備不停地出檢測圖表,大家都是在跑著工作。(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陳勇 鐘尚蕾)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