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9日訊 今年年初,歷經近兩個月的不懈努力,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的陳建禮老人,在外顛沛流離了15個年頭后,終于在萊西市救助管理站見到了闊別已久的女兒陳荷花和妹妹,在有生之年圓了尋親夢。
近年來,萊西市創新“365+N”全天候救助模式,整合多支社會力量、多種方式方法,打造“暖心圓夢”關愛服務品牌,全力保障流浪乞討人員的基本權益和生命安全。
加強組織領導,夯實全天候救助基礎
萊西市堅持把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納入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先后制定出臺《關于切實做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見》等文件,充分發揮市民政局牽頭作用,會同公安、綜合執法、衛生健康等部門定期召開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聯席會,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的新問題、新困難,確保形成工作合力。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加大市級財政投入,加快救助管理設施建設,先后投入改造資金55萬元建成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站,依托萊西市市立醫院設立流浪乞討人員救治定點醫療機構,救治救助服務網絡實現城鄉全覆蓋。
統籌部門聯動,提升全天候救助效能
萊西市民政局安排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每天對城區主要路段和公園、橋梁涵洞、地下通道等重點區域進行街面巡查,并在嚴寒季節主動協調公安、綜合執法、衛生健康等相關部門,開展“寒冬送溫暖”行動,適當延長夜間巡查時間,確保主動發現、及時救助。依托交警、綜合執法、文明創建、社區網格員、環衛工人等街頭工作隊伍,充分發揮主動巡查報告作用,及時發現救助對象,主動開展救助工作。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實行24小時值班值守,強化應急處置,做到第一時間到位,及時救治救助流浪乞討人員或臨時返鄉受困人員。
優化尋親服務,實現全天候救助圓夢
萊西市積極邀請青島市民政局領導、青島市救助站業務骨干舉辦業務培訓班,或利用護送對象等時機進行實地指導,總結了多年來口口相傳的救助返鄉經驗,逐步摸索出看、聽、問、查“甄別尋親四步法”,從最初的捕捉只言片語到到充分利用智慧公安高科技手段,充分利用全國救助管理信息平臺加強與全國其他地區救助管理機構協調聯系,依托公安機關失蹤人口信息平臺等載體,綜合運用口音特征、相貌特征、語言引導、實地尋訪、人臉識別、采血比對、數據庫查找、媒體合作、公安協查、頭條推送等方式方法,積極開展流浪乞討人員身份核查,幫助更多的流浪乞討人員成功找到家,讓他們早日與家人團圓,尋親成功率達到90%左右。同時,萊西市還開通救助熱線電話87466009,確保24小時有人接聽,通過電視、網絡、報紙等宣傳方式向社會公開,拓寬救助線索發現渠道,提升社會各界參與救助管理工作積極性,確保流浪乞討人員能及時被發現并獲得救助,打造“暖心圓夢”關愛服務品牌。(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通訊員 程強 劉敬明)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