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個特別的日子。56年前的今天,位于中國新疆羅布泊的荒漠里,巨大的蘑菇云騰空而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中國成為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后,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消息傳出,世界震驚。“東方巨響”產生的不僅僅是火紅的云團,更是舉起的拳頭,是中國人民用能力和志氣攥成的拳頭。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這一天,也是一位物理學家51歲的生日。他就是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

錢三強原名錢秉穹。他的父親錢玄同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16歲,錢三強便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翌年,他通過公費留學考試。在盧溝橋的炮聲響起之際,以報國之志遠赴歐洲,進入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做研究。

1946年錢三強在巴黎居里實驗室。
1947年,只有34歲的錢三強,晉升為法國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導師。而學有所成、報效祖國,一直是他的心愿和志向。正處于科研研究巔峰的他,做了一個令所有人都不能理解的決定。離開居里實驗室,回到中國!
1948年夏天,錢三強與妻子何澤慧抱著半歲的女兒乘船回國。此時,距離錢三強離開國土已經整整11年……

正如錢三強的老師約里奧·居里先生所說:“中國要反對原子彈,就必須先掌握原子彈。”1955年,中央決定發展我國核力量,錢三強成為規劃的制定人。
1956年11月,主管原子能工業的二機部正式成立,錢三強任副部長;1960年,中央決定自力更生發展原子彈,錢三強擔任了技術上的總負責人、總設計師。

新中國的核科學事業在錢三強的謀劃和組織下開始起步。一大批科學家從國內外聚集起來,如趙忠堯、鄧稼先、汪德昭、楊承宗等。
短短幾年,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就從建所初期的十幾個人增加到了150多人,他們日后都成為新中國核科學的創業者和奠基人。

1951年近代物理研究所全體人員。前排左起:胡文琦、肖振熹、鄧稼先、彭桓武 、趙忠堯、錢三強 、何澤慧、肖健、王素銘。
1964年10月16日,羅布泊,中國第一次核爆試驗準備就緒,大家都在緊張等待著原子彈啟爆的那一刻。

那個上午,一道道充滿密語的電波在羅布泊與北京之間穿梭。
“8點鐘,老邱住上房,開始梳辮子。”
“10點30分,梳完辮子。”
“11點30分
第一次檢查完畢,結果正常。”
“老邱”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代號,因為它長得像一個巨大的球。裝原子彈的容器代號“梳妝臺”,連接引爆雷管的密密麻麻的電纜線代號“辮子”,大家都在為最后的時刻忙碌著。

然而這一天,錢三強并沒有去現場。而是如往常一樣去二機部的辦公室上班。原二機部部長劉杰回憶說。
16日上午,錢三強去了他的辦公室。他對錢三強說,今天爆炸大概也有不成功的可能。這時候,錢三強眼里一下子涌上了淚,他說:一定會成功的!
9、8、7、6、5、4、3、2、1——
隨著蘑菇云的騰空而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這背后,是許許多多為核事業而奉獻一生的英雄們。他們中,有號召全體留美同學“把自己的一技之長獻給祖國人民”的朱光亞;還有以身許國,化名“王京”20年的王淦昌;還有飛機失事時,用身體保護核試驗絕密文件的郭永懷……還有無數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們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付出與犧牲才有了新中國的一步步強大。
56年過去,昔日戈壁灘上的歡呼已隨風而逝。但10月16日,這個沁入先輩們智慧和血汗的日子,卻成為一座豐碑。永載史冊,永放光芒。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