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16日訊 96歲的古詩詞學者葉嘉瑩,一億喜馬拉雅用戶的催眠一姐:她的唐詩宋詞講解非常催眠。中國人骨子里的傖俗,在她被千年詩詞淬煉過的一字一句里無所遁形,直至逼得入眠,在睡夢里遁身。葉嘉瑩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填詞、讀詩,書香入骨。然而正所謂“百兇成就一詞人”,葉嘉瑩少女時代喪母,渡海后丈夫入獄,早年婚姻不幸,中年喪女喪婿,異域教授古典詩詞維生,可謂“百兇”纏身。而她從臺北、溫哥華、天津南開一路傳揚詩詞文化,影響了海內外古典文學研究,萬千學子因為在圖書館讀到《迦陵論詞》而投身青燈古佛般的古典文學事業。葉嘉瑩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10月16日上映,對于每個讀過“白日依山盡”的國人來說,看一眼葉嘉瑩你會明白,我們曾錯過了什么樣的文字之美,我們即將斷絕了什么樣的文化絕學。
《掬水月在手》講述的重點不是中國古典詩詞,而是在詩詞的滋養下葉嘉瑩極富代表性的人生。1924年出生的葉嘉瑩經歷了中國歷史上最為激蕩的百年;她也填詞寫詩也解析詩詞,既對中國人講課也對外國人傳道,而她的生活也是中國人生活的寫照:風霜逼催,詩意相伴;哭笑接踵,字句錐心。青年時葉嘉瑩跟著丈夫渡海到臺灣,丈夫入獄三年,獲釋后變得性情暴戾,被拋棄的葉嘉瑩獨自撫養女兒長大,平生傾注詩詞,自己卻坦言未嘗過愛情滋味。作為學者,葉嘉瑩先后任教于臺大、輔仁、哈佛、密歇根大學,最終獲聘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然而49歲時大女兒、女婿在美國遭遇車禍雙雙離世,讓葉嘉瑩遭遇重擊。八十年代回國后,葉嘉瑩先后任教于北大、南開、復旦,在講臺上完成了與恩師顧隨的薪火相傳。中國詩人往往歷經困厄后才綻放出萬丈光華,而葉嘉瑩也驗證了這一邏輯;她的《迦陵論詩》《迦陵論詞》備受古典文學學子熱愛,她在哥倫比亞的家成為中國詩詞學者的圣殿,而黃曉丹等弟子也成為年輕讀者熱愛的詩詞名家。
葉嘉瑩曾提到,自己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生活最艱難時期,王安石《擬寒山拾得》中的一句“眾生造眾業,各有一機抽”讓她猛然驚醒,意識到人世間的因緣、業緣和遇合都各有因果,于是她決定坦然承受,不再計較。多年后她發現,王安石的原句為“眾生造眾惡”,但這全然無改她從詩歌中獲得的慰藉。對于中國人來說,千年來從曹操、杜甫、蘇軾、柳永、納蘭詩詞里得到了無窮盡的人生慰藉,太多人像葉嘉瑩一樣,在詩歌里經歷了被破碎、被說出的過程。掬水月在手,詩意入江河;這位詩詞老人身上觀照了中國人的人生,她的傳記也是我們向文化傳奇的謙卑躬身。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米荊玉)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