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16日訊 24小時連軸轉,人員輪崗機器不停歇……全城檢測的背后,市立醫院、青島市中醫醫院、阜外醫院等醫院實驗室醫護人員開足馬力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也確保檢測的效率。實驗室里實施三級生物安全防護,防護服要穿兩層,戴N95口罩、護目鏡、面罩、乳膠手套、防水靴套……醫護人員在25℃恒溫下連續工作,精力高度集中,不到一小時,汗水就濕透衣服。目前,各醫院承擔的社區采樣檢測任務接近尾聲。
青島市中醫醫院實驗室正在進行核酸檢測。
此次疫情發生以來,阜外醫院檢驗科的23名醫護人員就沒有停下過。醫護人員輪流上陣,吃住在單位,最多的一天,他們檢測了9500多份樣本?!?/p>
青島市中醫醫院檢驗科團隊50多人組成了3個梯隊,24小時連軸轉。檢驗科工作人員表示,核酸檢測最危險的環節是提取樣本的時候,最難的則是給樣本加檢測試劑。檢測試劑的把控難度挺大,最少只有1微升,大概是1滴的1/50。每輪檢測,要完成500多次加樣操作,按壓移液器超過1500次,容不得半點差池。這是對心理素質的考驗,更考驗責任心。
青島市中醫醫院實驗室正在進行核酸檢測。
每做一批新冠核酸檢測,從樣本接收登記、實驗環境準備、個人防護裝備到實驗檢測(包括體系配制、核酸提取、基因片段擴增)及廢棄物無害化處理,整個過程大概需要6-7個小時。為減少實驗室感染風險,工作人員在實驗過程中不能離開污染區。而負壓實驗室里面異常悶熱,噪聲較大,實驗時需要精力高度集中,一次檢測下來,對實驗室工作人員是一次巨大的考驗。
青島市中醫醫院檢驗團隊。
“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承擔核酸檢測任務,都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兒,但我們必須準確、高效,全體青島市民都在等著檢測結果,全國人民也在看著呢。”青島市中醫醫院檢驗科微生物室組長宋曉萍說。這個病原生物學碩士在2009年甲流爆發期間,借調到青島市疾病控制中心從事甲流基因診斷工作,新冠疫情期間一直負責檢驗科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檢測工作。據介紹,中醫醫院承擔的社會采樣檢測任務接近尾聲,對住院患者、陪護人員、到外地出差市民等日常核酸檢測工作在有序開展。(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黎)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