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陽五千畝“海水稻”迎來收獲季
“超優千號”測產畝產739.7公斤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16日訊 今天是第40個世界糧食日。袁隆平青島海水稻團隊在城陽區上馬街道桃源河畔種植的5000畝耐鹽堿水稻(俗稱“海水稻”)迎來了收獲季。
今日上午,城陽區在上馬街道鹽堿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舉行“海水稻豐收節暨城陽區消費扶貧名優農產品網絡展銷活動”。 在基地活動現場,專家們對剛剛收割的水稻進行測產,經過測量、收割、脫粒、稱重、去雜、水分測定等多道工序后,最終專家的測產結果為:青島基地編號YC-2003的耐鹽堿水稻畝產542.5公斤,“超優千號”畝產為739.7公斤。
“今年是城陽基地海水稻種植的第三年,在我們技術的不斷升級優化下,基地土壤得到進一步改善,種植的耐鹽堿水稻產量和品質比上一年得以提升?!被貙<腋嬖V記者,基地主要利用袁隆平團隊的“四維改良法”對鹽堿地進行改良,實現土壤含鹽量減少、PH值降低、土壤理化性質得到顯著改善,最終達到大田作物種植標準。
據介紹,城陽區積極推進海水稻產業化運作進程,大力扶持海水稻產業,通過申創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化平臺建設,打造鹽堿地改良產業化平臺,以平臺思維推動打造海水稻億級產業集群,構建以耐鹽堿水稻品種研發、稻作改良技術推廣、裝備制造、雙創孵化、成果交易、智慧農業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新業態。
相關新聞:
10地10萬畝海水稻完成產量測評
平均畝產超千斤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16日訊 10月16日,袁隆平青島海水稻團隊在青島、濰坊、溫州三地對海水稻同步測產收割,至此今年布局在新疆、青海、內蒙古、寧夏、山東、黑龍江、浙江等省份種植的10萬畝海水稻全部完成產量測評。
當日,濰坊基地編號YC-2003的耐鹽堿水稻測產,畝產為625.3公斤;溫州瑞安基地編號YC-2002的耐鹽堿水稻測產,畝產為320.78公斤。
今年,袁隆平青島海水稻團隊在全國十地啟動了萬畝片鹽堿地稻作改良和海水稻種植示范,海水稻示范種植面積由原來兩萬畝,擴大推廣到現在的十萬畝。9月25日以來,十地十萬畝海水稻陸續進行測產。其中,新疆喀什、寧夏石嘴山、黑龍江鐵力、山東東營、山東濰坊、山東青島等地測評畝產均超千斤。
9月25日,位于新疆喀什塔克拉瑪干西部邊緣的岳普湖海水稻示范種植基地進行收割測產。經專家測評,海水稻畝產為548公斤,這也是在該地區連續三年穩定畝產超千斤,今年團隊還將在該地塊試驗輪作小麥,如果試驗成功,將徹底改變當地的農業現狀,鹽堿地變良田將成為現實。
10月11日,位于寧夏石嘴山海水稻示范種植基地YC-801測產,畝產超過648.5公斤。10月12日,位于山東東營海水稻示范種植基地“超優千號”測產,畝產超過860.95公斤。
據悉,從耐鹽堿水稻品種的選育到百畝片、千畝片的實驗種植,再到如今萬畝片示范種植,袁隆平青島海水稻團隊以創新方式極大提高了鹽堿地利用率和鹽堿地糧食產量。時下,團隊正推進 “十、百、千”工程(即實現10萬畝海水稻種植示范、力爭100萬畝海水稻鹽堿地改造開工、1000萬畝鹽堿地改造計劃全國布局)。目前,10萬畝海水稻植示范項目已經獲豐收,100萬畝海水稻的簽約改造工作已基本完成,1000萬畝鹽堿地改造已明確目標和方向。
袁隆平寄語城陽
打造海水稻“增產樣板”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16日訊 在今日舉行的城陽區海水稻豐收節暨城陽區消費扶貧名優農產品網絡展銷活動現場,視頻連線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寄語城陽“打造海水稻‘增收樣板’”。
袁隆平說,今年在各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海水稻成功推廣10萬畝,平均畝達到400公斤以上,最高畝產超800公斤,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其中,青島市城陽區承接了爭創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化平臺工作,為海水稻產業化推廣打下了堅實基礎。濰坊市寒亭區推廣種植了五萬畝海水稻,推廣面積全國第一,成功打造了海水稻特色產業園區。袁隆平表示,希望各地政府和社會各界繼續努力,進一步推進海水稻“十百千”工程,爭取到2021年,推廣100萬畝海水稻,早日實現“億畝鹽堿地荒灘變良田”的目標。(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張晉/文 邢志峰 柳棟 圖/視頻)
責任編輯:李靖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