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虛擬現實產業園發展若干政策》發布
三年投入超12億元打造虛擬現實產業園
9月22日上午,《青島市虛擬現實產業園發展若干政策》在2022國際虛擬現實創新大會上正式發布。這是全國首個市、區兩級一體化支持虛擬現實產業園發展的專項政策,體現了青島以專業園區為支點,撬動虛擬現實產業加快發展的決心。
今年,青島將虛擬現實確定為未來重點布局發展的24條產業鏈之一,并將青島市虛擬現實產業園選址于嶗山區。根據政策,青島市、區兩級財政將在今后三年拿出超過12億元,用于支持青島市虛擬現實產業園的園區建設和企業培育,以此打造豐盈的虛擬現實產業生態,助力青島打造國內一流、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虛擬現實產業研發制造高地。
以專業園區撬動“元宇宙”
“未來會有一個數字世界,每個人都可以用替身參與其中。”當科技界人士對未來“元宇宙”的構想正在加速照進現實,虛擬現實產業作為連接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入口,迎來了新一輪爆發期。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已將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列入重點發展方向。國務院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也明確提出要深化虛擬現實技術融合,拓展在社交、購物、娛樂、展覽等領域的應用。
今年上半年,山東省先后出臺虛擬現實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和推動虛擬現實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明確了形成以青島為中心的“1+4+N”的虛擬現實產業區域布局,支持青島打造全球領先的虛擬現實研發高地。
在行業周期和政策利好的雙重機遇下,青島全力謀劃虛擬現實產業發展,并于今年5月發布了青島市虛擬現實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提出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虛擬現實產業研發制造基地,目標到2030年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
青島市虛擬現實產業園則是青島實現產業發展藍圖的重要載體和支撐。園區所在的嶗山區目前已集聚虛擬現實相關企業90余家,基本上建立起了“硬件-軟件-內容-應用”的產業鏈條體系。其中,在硬件領域擁有歌爾聲學、小鳥看看等虛擬現實行業龍頭企業,小鳥看看VR一體機出貨量在中國市場位居前茅;在軟件和內容制作領域,青島星鯊虛擬現實技術研究院搭建起虛擬現實內容公共研發制作平臺,為個人和企業用戶提供設計制作、研究開發、集群渲染等內容制作功能服務;應用端已在文化娛樂、商貿創意、教育培訓、工業生產以及醫療健康等領域形成特色優勢,聚集了聚好看等一批在領域內具有一定話語權的代表性企業。
政策的出臺將更好引導產業優質資源匯聚,形成產業上下游協同發展的生態效應,構建起產業競爭優勢。
突出系統謀劃,含金量十足
《青島市虛擬現實產業園發展若干政策》包括12條具體扶持政策,體現出極強的系統性。“政策系統集成了園區建設、企業培育、項目招引、技術攻關、平臺搭建、體驗應用、人才集聚、要素保障、行業交流等一攬子支持措施,與我市人才強青、碩果計劃、‘先進制造業18條’、‘會展10條’等重磅政策緊密銜接,為企業、項目從落地孵化到培育壯大提供全要素保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卞成介紹。
不僅如此,12條政策幾乎條條拿出“真金白銀”支持,誠意之足、力度之大在全國都位居前列。
比如在園區建設上,政策提出由市財政連續三年每年出資1億元用于支持;對于園區引進的補鏈強鏈產業項目,按照一定標準給予最高5000萬元獎補。
瞄準園區內企業集聚發展,對企業發展關注的房租補貼、研發投入獎勵、上規模獎勵等支持額度均大幅提升,滿足條件的企業可獲得最長五年的房租補貼,新入駐園區的虛擬現實企業最高可獲1200萬元的研發專項補貼。
突出實效性,“精準滴灌”
政策制定過程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和嶗山區與園區管理機構、龍頭企業進行了反復論證,深入了解園區發展訴求,使政策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政策提出為園區內企業、科研機構、創新平臺提供普惠人工智能算力服務,就是基于虛擬現實對于算力基礎設施需求的考量。
虛擬現實作為下一代通用性技術平臺和下一代互聯網入口,離不開海量實時信息交互和沉浸式體驗提升,這就需要以通信技術和計算能力持續提升作為基礎。沒有強大算力網絡的有力支撐,元宇宙就如同空中樓閣,無法真正實現。相關預測顯示,按照元宇宙的構想,算力規模至少需要現在算力的10的6次方倍。政策將推動園區加快推進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設,搭建公共算力服務平臺,擴展數據、算法和應用能力,降低創新應用成本。
當前產業之爭歸根結底是人才之爭。尤其是在新興產業發展上,青島面臨優秀人才相對短缺的難題。為應對城市間激烈的“搶人大戰”,政策提出給予園區企業更多的人才引進配額,以此加快產業人才集聚。(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首席記者 孫欣)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