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人的檢測隊伍馳援青島,檢測機器24小時不停轉,樣本進艙4到6小時出結果
“火眼”瞪起來,一天60萬人份樣本過篩
記者走進青島華大“火眼”實驗室 探訪一線核酸檢測的青島速度
日核酸檢測通量達60萬單管!截至10月16日,青島華大“火眼”實驗室累計完成1008396人份的核酸檢測。這一次,在武漢抗疫中“打滿全場”的“火眼”實驗室再立新功,在青島成功完成“緝毒”任務。其搭建速度之快、檢測效率之高,無不體現著“青島速度”。10月16日,記者走進位于青島自貿片區·中德生態園的“火眼”實驗室,揭秘“火眼”煉成記。
氣膜艙內外的工作人員通過特殊密封通道傳遞檢測樣品。
火速
“火眼”實驗室邊建邊檢
走進一處開闊的廠房,記者見到了由九個白色的氣膜艙組成的青島華大“火眼”實驗室。實驗室的動靜分區明顯:艙外工作人員有序地接收樣本包裹、登記信息,透過氣膜艙的小窗能看到,艙內檢測員忙著檢測核酸。氣膜艙按照功能劃分為拆包區、提取區、擴增區等,每三個氣膜艙為一組。從14日開始,采集的樣本陸續送抵“火眼”實驗室,核酸檢測工作火力全開。
華大火眼實驗室。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宋新華 攝
“我們是邊建設邊檢測,檢測機器24小時不停轉?!鼻鄭u華大醫學檢驗所總經理王志衛介紹:10月12日凌晨,市衛健委通報,青島市已制定并啟動全員核酸檢測方案,12日中午中德聯合集團的40余人的建設團隊進場施工;晚上8時,首組三個氣膜艙搭建完成,華大基因檢測設備入場安裝調試;10月14日晚8時,四個氣膜艙投入使用;10月15日晚,九個氣膜艙全部搭建完成,并投入使用,日檢測通量攀升至60萬人份。
高效
“艙艙相扣”揪樣本病毒
看似獨立的氣膜艙實則“艙艙相扣”,艙與艙之間專門設有樣本傳遞窗,將每一步檢測工作串聯起來,同時又避免實驗室內部的氣體互通。樣本從檢測點送到“火眼”實驗室后,在不破壞其DNA序列的前提下進行滅活消殺,再進行核酸提取、PCR擴增,檢測共分三步。在樣本分裝和核酸提取環節,實驗室裝備了華大智造自主研發生產的全自動MGISTP-7000分杯處理系統及高通量自動化病毒核酸提取設備MGISP-960。“同時對96份樣本進行核酸提取,既節省人工,又提升效率。” 青島華大智造總經理倪鳴博士介紹。
“當樣本送到氣膜艙的擴增區,一臺熒光定量PCR儀器運轉90分鐘,就能揪出新冠病毒了?!蓖踔拘l總經理介紹,如果某個樣本含新冠病毒核酸,經過30-40個循環的擴增,其病毒序列就會被檢測設備識別出來,自動上傳到電腦里,工程師根據結果來判定是否有新冠病毒。據悉,一份樣本進艙到檢出結果,需要四到六小時。
醫護人員在華大氣膜艙內工作。
集結
多地醫療隊來青島“緝毒”
“10月14日下午,我搭乘飛機從深圳趕往青島,抵達青島時已經是晚上11時,到實驗室是15日凌晨了?!?6歲的彭學彬專程從深圳趕來,10月15日便投入到了緊張的檢測工作中,一天的工作時間達到了12個小時。彭學彬說,“火眼”實驗室接受大量樣本的時候,根本顧不上休息和吃飯,只想盡快把樣本檢測出來。中午12時,青島檢驗技師王丹換掉防護服,出艙準備吃飯,臉上已有了深深的口罩壓痕。王丹的同事則顧不上多說,因家中有不到6個月的寶寶,趁午飯的工夫馬不停蹄趕回家喂奶。
青島華大總經理劉俊年說,“我要特別感謝來自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省立醫院、山東大學第二醫院、臨沂衛健系統、青島衛健系統等來自全省的近百名醫療隊成員,以及來自天津、武漢、深圳等200多人的華大檢測隊伍火速馳援青島,保障檢測任務的順利完成。”(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于波)
相關新聞:
檢測機器24小時不停轉
工作人員輪班上班、機器24小時運轉、實驗室嚴格按照標準管理……從10月11日開始,青島百洋菩提生物診斷有限公司開始了忙碌的檢測任務。據該公司副總裁修海清介紹,前一階段公司重點完成了市北區政府安排的8個街道,以及包括幼兒園、小學、中學、高校等教育系統的采樣檢測任務,從10月14日開始,接收來自即墨、城陽、李滄等區市的樣本檢測任務,預計完成超過60萬人次的檢測任務。
檢測的整個流程包括采樣、物流中轉、實驗室標本接收、(標本)預處理、核酸試劑準備、核酸提取、PCR擴增,再到最后錄入信息出報告。每一份標本到實驗室,基本在5個小時之內就會發布結果,特殊的標本會做特殊加急處理。檢測員尚建春說,“我們在里面會連續工作8個小時以上,然后再出實驗室進行輪班?!?/p>
責任編輯:王鳳一